我国科学家揭开灵长类动物胚胎原肠运动“神秘面纱”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董瑞丰)中国科学院一支研究团队近日完成一项体外重现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原肠发生的工作,为研究灵长类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建立了重要的研究基础。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刊物《科学》...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董瑞丰)中国科学院一支研究团队近日完成一项体外重现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原肠发生的工作,为研究灵长类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建立了重要的研究基础。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刊物《科学》上。
从发育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一生中重要的时刻不是出生、结婚和死亡,而是原肠运动。这是早期胚胎发育最特殊的阶段,细胞会从几百个直接增加到几千、几万个。一旦发生异常,往往导致妊娠失败或出生后器官缺陷等重大疾病。
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合作完成的这项研究,建立了一个新的体外培养体系,能够支持食蟹猴的胚胎在受精后在体外生长长达20天。体外培养的胚胎在结构、细胞和分子水平上都充分反映了植入后体内早期发育的关键事件,并且发育达到了原肠胚形成阶段。
通讯作者之一、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王红梅介绍,哺乳动物的受精卵形成囊胚,在子宫着床前后,胚胎中部分细胞开始移动、重排和分化,启动原肠运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为胚胎体轴建立和器官发育奠定基础。由于伦理限制,体外人类胚胎培养不能超过受精后14天,而灵长类动物原肠运动多发生在受精14天以后,所以生物学家对人类原肠运动这一灵长类动物发育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所知甚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点评,猴类被认为是研究人类生理学和病理学的可靠动物模型,其植入后发育的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为研究灵长类动物的植入后胚胎发育的过程提供了平台,将大大提高科学家对灵长类和人类早期胚胎发育的认识及相关疾病的了解,特别是为不良妊娠及胎儿畸形病因的探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新华社塔什干11月1日电 通讯:中乌考古学者揭开中亚传奇古城“神秘面纱”新华社记者蔡国栋帕米尔高原西侧的费尔干纳盆地,地处古丝绸之路要道,是中亚地区古老的绿洲灌溉农业区,也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中国古代文献中记 ...
新华社上海10月31日电(记者王默玲 王琳琳)今年4月,人类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的发布,吸引了全球目光。而公开这张照片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凝结了全球200多位科研人员的智慧,上海天文台也参与其中。这几天在上海频频引起 ...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15岁上海女生蝉联最年轻科学家,这两天,上海的一位高中女生火了,正在上海临港新片区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汇聚了全球65...原标题:上海15岁女高中生蝉联“最年轻科学家”这两天,上海的一 ...
“00后最强大脑”——走近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的“宝藏少年”
新华社上海10月30日电(记者有之炘)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于10月29日在上海开幕,一群穿梭在会场的 “00后科学家”格外引人注目,他们与诸多诺贝尔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等奖项的获奖者们面对面,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
新华社上海10月29日电(记者周琳、王默玲)29日,在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式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正式揭牌,并向全球发布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社区方案。记者了解到,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将在这一社区,建立国际联合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