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确认郑州青台遗址“北斗九星”为5000多年前天文遗迹
新华社郑州6月21日电(记者桂娟、李文哲)郑州青台遗址发掘出的“北斗九星”,20日被专家确认为5000多年前仰韶文化中期的天文遗迹,将中国“观象授时”的历史提前了近千年。20日,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
新华社郑州6月21日电(记者桂娟、李文哲)郑州青台遗址发掘出的“北斗九星”,20日被专家确认为5000多年前仰韶文化中期的天文遗迹,将中国“观象授时”的历史提前了近千年。
20日,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青台遗址天文遗迹专家鉴定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30多位天文学家、天文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与会。
在现场考察和认真研讨后,专家们一致认为,青台遗址发现的“北斗九星”标志物大小与天体实际亮度基本一致,为天文遗迹无疑。“北斗九星”与周围祭祀遗迹构成整体,与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斗建”和“冬至祭天”相符,对研究中国早期天文学和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指出,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有“北斗七星”和“北斗九星”之说,在“北斗七星”的基础上增加两星形成“北斗九星”。“北斗九星”遗迹的发现,表明青台先民已具备一定天文知识,对北斗天体的崇拜可能已形成一套隆重祭祀仪式,用以观察节气、祈祷丰收。
《河图》记载,“黄帝治,景星见于北斗也。”有专家认为,青台遗址“北斗九星”斗柄西南的一颗星,可能就是与这一记载有关的“景星”,如果“景星”的发现与古文献记载相互验证,将是中国天文学史的重要发现。
据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介绍,青台遗址是近年新发现的一处仰韶文化时期大型环壕聚落,已发现有三重环壕,总面积约31万平方米。遗址内发现九个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斗柄向北,九星罐东部有黄土圜丘,周边分布有同时期瓮棺以及不同时期的墓葬、臼类遗存及祭祀坑等相关遗迹。
距今约4200年的山西省襄汾县陶寺观象台,是近年来中国远古时期天文历法研究最重要的发现,青台遗址天文遗迹的发现是中国天文历法研究的又一突破。专家认为,青台“北斗九星”祭祀遗迹有明确的考古学文化和地层关系,它的发现说明中国古代对“北斗”天象和“斗柄授时”的观测已非常精确。
自从SpaceX发射首批星链卫星(StarLink),夜空中前所未见地显现一列“星空小火车”,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连串的疑问、担心、质疑。仰望星空的世界明显分成了两派:星链粉丝团VS星链反对派。反对者认为,60颗星链卫星既然能够形成 ...
新华社兰州6月16日电(记者张文静、李杰)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张东菊等带领的研究团队近日发布了一项最新考古成果,即地处甘肃省夏河县的白石崖溶洞是青藏高原目前已知最早的考 ...
新华社郑州6月16日电(记者李丽静)来自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的消息,近日,郑州市不动产登记系统通过郑州市接口服务管理平台完成与全省民政数据的共享,实现了向离婚造假者说“不”。郑州市房屋限购政策以家庭为单位,家庭二套房 ...
新华社沈阳6月15日电(记者赵洪南)汇集了新乐遗址考古发掘成果的《新乐遗址发掘报告》于15日在沈阳举行首发式。新乐文化遗址位于沈阳市皇姑区,是一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村落遗址,房址密集,每隔3米至5米就有一 ...
和中国一起走向星辰大海——联合国外空委会议关注中国空间站与北斗系统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特稿:和中国一起走向星辰大海——联合国外空委会议关注中国空间站与北斗系统新华社记者即将在太空闪耀的中国空间站,会迎来首批来自17个国家的国际合作实验项目;已经发射多颗卫星的北斗系统,正在为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