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完成西太海山科考 “科学”号开始返航
新华社“科学”号6月15日电(记者张旭东)中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15日傍晚返回母船甲板,这也标志着“科学”号圆满完成对西太平洋卡罗琳洋脊上的海山调查,开始返航。航次首席科...
新华社“科学”号6月15日电(记者张旭东)中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15日傍晚返回母船甲板,这也标志着“科学”号圆满完成对西太平洋卡罗琳洋脊上的海山调查,开始返航。
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徐奎栋介绍,“发现”号15日从一座海山的东北侧山底开始往上爬升,从2000米深度爬升到1500米深度,采集到了20多号生物样品,包括珊瑚、海星和海绵等。
“如果一个航次的满分是10分,我给本航次打12分。”徐奎栋说,本航次,“发现”号共下潜了19次,初步统计获得了250多种生物样品,这是过去几乎两个航次才能获得的样品,包括很多以前没有见过,或者见过但未能采集到的生物样品,如鱼、虾、蟹、贝类和多毛类等。
此外,科考队员在利用“发现”号进行海山调查时还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包括在寡营养海域的海山发现多片壮观的珊瑚林,以及海星摄食深海珊瑚的现象等。
据了解,本航次还完成了20多个站位的水体调查,其中包括对海山顶部一个站位开展了连续24小时观测,这有利于科考队员了解一天内这个站位海洋浮游生物的垂直迁移、叶绿素、温度、盐度变化等。
“科学”号执行的是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态系统科学调查”航次任务,于5月18日从青岛起航,计划6月下旬返回厦门。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于文静)近日,网上关于“今珠多糖可以防治非洲猪瘟”的信息引起社会关注。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该信息缺乏科学依据,有关司局及时责成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迅速调查核实相关情况,如存在违法违规行 ...
接力精神火炬,牢记祖国需求——“科学家精神报告团”为高校毕业生讲好“最后一课”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题:接力精神火炬,牢记祖国需求——“科学家精神报告团”为高校毕业生讲好“最后一课”董雪、王灵燕为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中国科协近来组建“科学家精神报告团”,带着科技界民族英雄爱国、 ...
新华社上海6月12日电(记者王琳琳)有着“神奇剪刀”之称的基因编辑技术被视作攻克人类绝症的利器。10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最新成果,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杨辉团队及其合作者开发出一种编辑效果更 ...
时值端午,放流、放生成为很多人喜爱又觉得颇有意义的活动。6月6日也成了约定俗成的“放鱼日”。“但是盲目、随意地放流或者放生,可能影响增殖放流的效果,严重的可能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带来一系列问题。科学开展增殖 ...
新华社华盛顿6月6日电(记者周舟)中国科学家团队受北极熊毛结构的启发,开发出一种具有空腔结构的轻质、疏水、隔热材料,未来有望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对材料的特殊需求。与人类或其他哺乳动物毛发不同,北极熊的毛是中空的,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