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科学”号的“七种武器”
新华社“科学”号6月3日电 特写:“科学”号的“七种武器”新华社记者张旭东古龙小说《七种武器》广为人知,而正在西太平洋执行海山调查任务的中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也有自己的七件高科技“武器”,能够对...
新华社“科学”号6月3日电 特写:“科学”号的“七种武器”
新华社记者张旭东
古龙小说《七种武器》广为人知,而正在西太平洋执行海山调查任务的中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也有自己的七件高科技“武器”,能够对神秘海山发起综合“攻势”。
一、“龙抓手”:“发现”号潜水器
“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是“科学”号最核心、最高端装备,能实现深海精细化作业,特别是定点取样能力突出,可谓是深海“龙抓手”。
“发现”号与母船由一根缆相连,为其在水下提供电力。“发现”号有7个螺旋桨,可以前后左右上下移动,犹如深海中的一架飞机。它的高清摄像头拍摄的视频实时回传到船上,科研人员可通过视频图像观察海底生物和地质情况,看到有价值的生物和岩石样品,可遥控“发现”号的机械手精准抓取。
“发现”号状态稳定,作业效率高,只要海况允许,它每天都能下潜作业,至今已下潜200多次。
二、“大狮口”:电视抓斗
“科学”号还有一个犹如“狮子大开口”的红色装备,它就是电视抓斗。它与“发现”号有相似之处,都带摄像头,虽然视频质量没有“发现”号的高,但它能抓取大块岩石和沉积物,这是“发现”号所不能及的。
科考队员通过视频看到有价值的样品,在船上给电视抓斗一个指令,它的“大口”就紧紧咬合,将岩石等样品含入“嘴”中,带到甲板上。
三、“流星锤”:温盐深仪
能探测万米深海的温度、盐度和深度的温盐深仪,犹如“科学”号的“流星锤”,收放自如。
“科学”号的温盐深仪是一个白色圆柱状设备,上面有24个10升的采水瓶,可以采集不同深度的海水样品。当仪器到了指定深度,科考队员给它一个指令,相应瓶子顶部和底部的塞子关闭,就获得了相应水层样品。
科研人员通过分析海水样品,能了解这个海域海水的理化环境特征,以及浮游动植物的群落组成情况等,以便对海山形成比较立体和系统的认知。
四、“大力神”:A型架
摆在“科学”号后甲板最末位置的是它的“大力神”——A型架,它能吊起25吨重的物品。它的主要作用是辅助其他科考设备作业,包括将电视抓斗、多联网和采泥器等吊放到海中,完成作业后再吊回甲板上。
五、“温柔纱”:多联网
“科学”号既有非常阳刚的“武器”,也有具阴柔之美的“武器”,多联网就是一件。它的网孔直径细小到200微米,因此可获取直径在200微米以上的浮游生物样品,干的绝对是细致活。它下潜水深最大可达6000米,每次下潜可获得9个不同水深的浮游生物样品。
六、“无影波”:浅地层剖面仪
装在“科学”号船底的浅地层剖面仪,是一套利用声波探测浅底地层剖面结构的仪器,这种声波探测方式可谓“科学”号发出“无影波”。这套装备的工作水深是水下20米至1万米,它能探测和分析海底200米以内地层的结构和构造,帮助科研人员选定作业区域。
七、“定海针”:动力定位系统
茫茫大洋中,“科学”号科考船就像是一片漂浮的树叶,但它在有需要时能基本上保持不动,误差不超过1米,还能原地360度转圈,靠的就是“定海针”——动力定位系统。
动力定位系统能把整个船舶所配备的主推进系统和艏侧推系统进行动力整合,根据风和海流情况,对推力进行计算和相应配比,使船舶稳定在原地不动。例如,在风和海流让船朝西北方向漂时,动力定位系统通过动力配比,就会让船产生一个朝东南方向、大小相当的反推力,从而让船在原地保持不动。
“发现”号潜水器的下潜作业必须要有动力定位系统配合才能完成。“发现”号在海底巡航速度很慢,它与母船之间又必须保持安全距离,因此经常需要母船朝某个方向移动10米或20米,然后停住不动。若没有动力定位系统,科考船在波涛起伏的海上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
中国科协所属十学会:IEEE“审稿门”事件是对科学家个人和机构的严重歧视
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记者张泉、屈婷)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日前对华为员工及华为资助的个人参与审稿作出无理限制。中国科协所属十学会2日发表声明称,这一“审稿门”事件,是对科学家个人和机构的严重歧视,是学术交流发 ...
新华社上海5月31日电(记者贾远琨)5月31日,“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按照原定的建造计划,开启船舶航行试验。船舶航行试验是船舶建造中关键的节点。本次“雪龙2”号试航预计15天,主要航行范围为东海海域。“雪龙2”号 ...
新华社“科学”号5月31日电(记者张旭东)正在对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南侧系列海山进行调查的中国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日前在一座海山上意外采集到两只深水海兔。这两只粉色海兔看上去呆萌可爱,在深水非常罕见。航次 ...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记者查文晔 魏梦佳)巨幅的摩天大楼浮雕、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带着田野芬芳的花草,这一切融合在一方小巧别致的空间中,成为北京世园会香港园最夺目的亮点。香港园整体分为“建筑展亭”“园艺花园”和“ ...
三年计划培养400万“新农民” 我国启动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记者屈婷)5月30日是第三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当日在京宣布,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正式启动,其中包括三年计划培养400万“新农民”。记者从中国科协了解到,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