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北碚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2018-06-06 16:25:22

文件名称:重庆市北碚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北碚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文件编号:渝文备〔2018〕288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渝文备〔2018〕288号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北碚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北碚府办发〔2017〕25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各园区管委会:

《重庆市北碚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2020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3月2日

重庆市北碚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16~2020年)

重庆市北碚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目录

TOC\o1-3\t标题4,4,标题5,5

第一章前言.............................................................

PAGEREF_Toc21643

5

第二章规划背景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

PAGEREF_Toc27452

6

2.1北碚区概况及十三五发展目标............................................

PAGEREF_Toc12089

6

2.2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回顾............................................

PAGEREF_Toc835

7

2.3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分析............................................

PAGEREF_Toc16023

9

第三章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依据及规划目标..............

PAGEREF_Toc24562

10

3.1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

PAGEREF_Toc21707

10

3.2防治的基本原则.........................................................

PAGEREF_Toc12982

11

3.3规划依据及规划目标................................................

PAGEREF_Toc19966

13

第四章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PAGEREF_Toc23998

15

4.1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PAGEREF_Toc18346

15

4.2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PAGEREF_Toc17554

16

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PAGEREF_Toc19268

17

5.1监测预警................................................................

PAGEREF_Toc30368

17

5.2地质灾害核(排)查和重点调查.........................................

PAGEREF_Toc20263

18

5.3搬迁避让体系规划.........................................................

PAGEREF_Toc10990

18

5.4工程治理..............................................................

PAGEREF_Toc18418

19

5.5宣传培训...........................................................

PAGEREF_Toc32397

20

5.6应急管理体系规划.....................................................

PAGEREF_Toc5556

20

第六章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PAGEREF_Toc13194

22

第七章经费估算及筹措.......................................................

PAGEREF_Toc13210

22

7.1估算依据........................................................

PAGEREF_Toc23654

22

7.2经费估算..........................................................

PAGEREF_Toc1537

23

7.3资金筹措.......................................................

PAGEREF_Toc98

23

第八章实施效果评价..................................................

PAGEREF_Toc16917

23

第九章防治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PAGEREF_Toc26407

24

9.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规体系...................................

PAGEREF_Toc868

24

9.2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实施...................................

PAGEREF_Toc28291

25

9.3健全监督管理体系,落实相关机制.....................................

PAGEREF_Toc1807

26

9.4制定相关政策,健全防治经费投入机制............................

PAGEREF_Toc9057

26

9.5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PAGEREF_Toc382

27

9.6广泛宣传地灾防治知识,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PAGEREF_Toc24350

28

附件:

1.重庆市北碚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2.重庆市北碚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规划一览表

3.重庆市北碚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规划一览表

4.重庆市北碚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规划一览表

5.北碚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装备配置表

第一章前言

为科学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地质环境,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北碚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重庆市北碚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组织编制《北碚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本规划是未来五年北碚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展的蓝图,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指导防灾减灾工作,利用公共财政资源,制定防灾减灾政策的重要依据。

规划依据:本规划主要参考《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和《重庆市北碚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作为相关编制依据,并结合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编制的《重庆市北碚区地质灾害排查报告》(2015年12月)等报告进行编制。

规划对象:主要为山体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五种类型的地质灾害。

规划范围:2015年排查的地灾点。

规划期限:规划基期为2015年,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近期:2016~2018年;第二阶段远期:2019~2020年。

本防治规划为动态规划,因地质灾害具突发性,规划每年应作相应的调整,并将新发生的灾害点纳入规划。对新发生的地质灾害点首先应建点监测,再根据具体情况对一些危害性大、稳定性差的地质灾害点应采取专业监测、应急处治(临时避险、交通管制、裂缝封填、排水)、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等防治措施。

第二章规划背景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

2.1北碚区概况及十三五发展目标

北碚区人民政府驻北温泉街道。下辖天生、朝阳、北温泉、龙凤桥、东阳5个街道,歇马、澄江、天府、蔡家岗、施家梁、童家溪、水土、静观、柳荫、复兴、三圣、金刀峡12个镇;共有67个居民委员会、111个村民委员会,全区常住人口77.09万人。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0亿元,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41亿元,增长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7亿元,增长1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5亿元,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6亿元,增长12.1%;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261元和14499元,增长7.8%和10.1%。

根据《重庆市北碚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基本建成生态宜居城区、高新产业基地、科教文化高地、休闲度假目的地,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提前实现两个翻番;2020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全区经济总量、发展效益同步提升。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功能更加完善、居住更加舒适、环境更加优美、交通更加便捷。生态建设全面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绿色发展能力保持全市一流。民主法治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2.2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回顾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国土、财政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与协作,十二五期间北碚区在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地质工作及专业技术支撑情况

区国土分局及相关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北碚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视,20122015年分别委托重庆市地勘局208地质队、重庆市地勘局107地质队、重庆136地质队等三个相关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单位对北碚区进行了2次大面积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对部分地质灾害点安排了专项资金进行了勘察、设计和治理;通过这些工作查明了全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开展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模式,加强了群测群防人员与驻守队员的沟通,取得了良好的群测群防效果。

十二五期间共出动应急抢险人员755人次,处置各类地质灾害隐患353起,转移安置1000余人,未发生因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北碚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很好的成效。

二、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机构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

北碚区人民政府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及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工程建设审批实行了建设用地地质危险性评估制度等,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管理已基本步入正轨,管理职能逐步得到加强与完善。

三、

防治工作初见成效

北碚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视,北碚区严格执行

地质灾害防治四到位和群测群防八落实;建立了适合本区实际情况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四重网格化体系,同时成功创建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对提高基层防治能力、有效防范地质灾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组织人员参加地质灾害各类培训达500人以上;处置各类地质灾害隐患353起,转移安置1000余人;应急设备采购10万元/年;搬迁地质灾害涉险户345余人,涉及6个镇(街);工程治理地质灾害点52处,累计投入地灾防治资金5025.29万元(其中区级资金2100万元,市级资金2925.29万元)。

四、存在不足

1、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任务基本完成,实现了地质灾害的治理与搬迁目标,但还存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后期维护不到位现象。

2、北碚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仍不能满足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3、地质灾害防治实行属地管理,部分群测群防员年龄偏大,文化层次较低;镇(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专业技能较差;监测手段主要通过目视、贴玻璃片等简易方法,效果较差,不能很好的对地灾点进行准确监测。部分镇(街)分管地质灾害领导变化频繁,不利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好的管理。

4、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农村居民点居民受土地权属调整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搬迁难度大。

2.3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分析

截止2015年12月底,全区共排查出地质灾害点总数为332个,其中不稳定斜坡148个,滑坡55个,危岩崩塌54处,泥石流和水石流3个,库岸21个,地裂缝51个,受威胁人员11278人,潜在经济损失约46748万元。

北碚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减灾防灾做出了很大贡献。目前在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灾害点分布广泛。现已查明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还有332处,涉及3153户11278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一旦发生,防范难度大,社会影响大,全区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艰巨。

2.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地质灾害仍将呈长期高发态势。降雨是诱发北碚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北碚区强降雨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强降雨过程将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地质灾害仍将呈高发态势。

3.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防灾形势依然严峻。北碚区属于低山丘陵城市,城区人口稠密,随着园区开发、交通及水利等建设力度的加大,工程建设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防灾形势依然严峻。比如:同兴及蔡家园区建设形成的深开挖、高填方边坡,易形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矿渣、矸石山、工程建设弃渣等人工堆积隐患;华蓥山隧道施工造成近14.5km

2

的地下水下降、漏失,地面塌陷等地质环境问题。

4.矿山开采遗留问题。北碚区近年来通过政策、市场等措施关停了数十家矿山,但由于区内采矿历史悠久,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尚未得到有效恢复;天府采煤沉陷区、金刀峡皮家山地裂带都为煤矿开采引起地表逐年下沉形成;槽上片区露天采石场造成区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第三章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依据及规划目标

3.1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四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严控增量,减少存量、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相结合、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紧密结合北碚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以预防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采取预防与避让、治理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依靠科技,强化全社会参与,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全面提升北碚区应急避险、快速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持续发展。

3.2防治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地质灾害防治事关民生,责任重大,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首位,把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脱险、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地质灾害防治重心。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全社会防治,最大限度减轻和避免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增强防灾避灾意识,变消极被动的应急处置为积极主动的防灾减灾,是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根本。强化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与搬迁避让是全面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地质灾害调查基础上,按照预警到镇(街)、预案到村、责任到人、有效避险的要求,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应急避险和快速救援处置能力,应急避险、搬迁避让和治理相结合,使地质灾害防与治协调统一。

三、统一领导、协调管理

按照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参与的原则,在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土、交通、水利、建设、教育、气象、市政、安监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下,按照职责范围分级分部门做好各自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充分发挥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与监督的作用。

四、全面推进、突出重点

北碚区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范围广,防治工作须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突出重点。重点抓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多发地区、重点工程区及重点时段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及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避险、治理与搬迁避让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五、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综合考虑北碚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全面规划,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功能区建设、环境保护、下山脱贫、新农村建设等密切结合,从实际出发,整合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各方参与防治的积极性,帮助山区群众脱险、脱贫,改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六、动态管理、经济高效

在实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和治理工程过程中,适时检查评估防治工作成效,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实施动态管理,争取防灾减灾效益的最大化。

七、科技创新、注重成效

深化认识,深入研究,应用新理论、新思路总结研究地质灾害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及成因机制;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防治地质灾害,在实践中建立适合北碚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标准,实现地质灾害防治规范化、科学化。加强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水平与实效。

3.3规划依据及规划目标

一、规划依据

本规划主要以《重庆市北碚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作为相关编制依据,并结合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编制的《重庆市北碚区地质灾害排查报告》(2015年12月)等报告进行编制。

二、规划目标

1、全面建立健全北碚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将整个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使人为引发地质灾害日益突出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使整个管理工作形成有法可依、上下有序、步调一致、协同作战的局面。

2、强化地质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完善地质环境监测站硬件设备,逐渐充实专业技术人员,从专业技术上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进行业务指导。

3、继续大力推进以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网络,继续大力贯彻地质灾害防治四重网格化管理机制,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地环站工作人员的防治工作职责,实现对北碚区地质灾害的有效监控。

4、加强重点区域及重大灾害点的防治工作,依据灾险情的轻重缓急及分期搬迁和工程治理的经济效益对比,对纳入规划防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综合防治,有效控制区内地质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

5、完善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镇(街)、职能部门、村组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增加地质灾害应急、防灾演练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

6、完善北碚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保障对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及成果发布等全过程的有效管理与监控。健全区级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向社会提供地质灾害信息服务。

7、全区纳入地质灾害治理的点应开始(完成)进行治理,全区纳入搬迁避让的地质灾害点逐步实施搬迁;全区其余地质灾害点应建立完善的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并继续实施与土地整理、巴渝新居、新农村建设、危旧房改造、退耕还林、金土工程、精准扶贫和救灾等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第四章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全区幅员面积689.31平方公里(不含两江新区65.69平方公里),本规划依据已有地质灾害调查资料,结合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人类经济活动等因素对全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在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基础上,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及总体发展规划,对全区地质灾害防治进行分区。

4.1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将北碚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低易发区(Ⅰ)区、中易发区(Ⅱ)和高易发区(Ⅲ)。

高易发区(Ⅲ):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131.1km

2

,占全区面积的19.01%;分为3个亚区,嘉陵江沿岸(Ⅲ1),东阳至天府镇一带(Ⅲ2),金刀峡皮家山地裂(Ⅲ3)。

中易发区(Ⅱ):地质灾害中易发区面积355.1km

2

,占全区面积的51.52%;分为6个亚区,城区和歇马大部(Ⅱ1),柳荫和金刀峡西部(Ⅱ2),三圣大部和复兴北部(Ⅱ3),沥鼻峡背斜附近(Ⅱ4),缙云山至歇马地区(Ⅱ5),东阳北部(Ⅱ6)。

低易发区(Ⅰ)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面积203.11km

2

,占全区面积的29.47%;分为5个亚区,澄江大部(Ⅰ1),施家梁、蔡家岗北西侧(Ⅰ2),静观镇、三圣南部(Ⅰ3),蔡家岗南部(Ⅰ4),水土南部(Ⅰ5)。

4.2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根据本区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及地质灾害危害性,将北碚区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A)、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B)和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C),见北碚区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图。

一、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A)

包括嘉陵江沿岸重点防治区(A1),北碚城区重点防治区(A2),东阳街道-天府镇地裂带重点防治区(A3)和金刀峡皮家山地裂附近和部分上山道路重点防治区((A4),该区地貌以河谷、丘陵、岩溶、低山为主,面积131.1km

2

,占全区总面积的19.01%。

二、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B)

包括沥鼻峡背斜次重点防治区(B1),歇马大部次重点防治区(B2),柳荫和金刀峡镇西部次重点防治区(B3),三圣大部和复兴北部次重点防治区(B4),缙云山至歇马地区次重点防治区(B5)和东阳北部次重点防治区(B6);该区地貌以丘陵、低山为主,面积355.1km2,占全区总面积的51.52%。

三、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C)

包括澄江大部一般防治区(C1),施家梁、蔡家岗北西侧一般防治区(C2),静观、三圣南部一般防治区(C3),蔡家岗南部一般防治区(C4)和水土南部一般防治区(C5);该区地貌以丘陵为主,面积203.11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9.47%。

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5.1监测预警

按党中央提出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的要求,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四重网格化管理机制,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地环站工作人员的防治工作职责,实现对北碚区地质灾害的有效监控。

1、群测群防体系规划

北碚区内所有排查出的自然地质灾害点都应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在地质灾害分级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四重网格化完善区、镇(街)、村三级突发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结合每年的地质灾害核查,完善和更新群测群防监测隐患点信息。群测群防监测资料应半年汇交一次,遇紧急情况应随时上报,若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有异常变化,经专家论证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监测工作频率视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变化情况作必要的增减,每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中作相应的调整。同时,每年对地质灾害管理及技术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每年组织一次与地质灾害防治有关的科普知识宣传。

2、专业地质队员驻守

每年汛期由技术支撑单位安排相应的专业地质队员驻守相应镇(街),做到每个镇(街)至少一名驻守地质队员,各驻守队员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换,驻守地质队员开展其驻守镇(街)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做好日常地质灾害专业调查、排查和巡查工作。

3、专业监测体系规划

对区内稳定性差、危害性大、威胁人口多的地质灾害点纳入专业监测,专业监测采用专业队伍地表监测和自动化监测方法。凡规划为专业监测的,监测资料应3个月一次汇交,遇紧急情况应随时上报。若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有异常变化,经专家论证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

5.2地质灾害核(排)查和重点调查

以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为依托,执行年度核排查工作机制,在排查巡查基础上,以镇(街)为单元开展地质灾害全面调查评价工作;加快实施地质灾害高风险区调查项目,逐步在全区城区、重要集镇和居民聚居区开展环境地质调查,对威胁城(集)镇、学校、医院、旅游景点、村庄等人口密集区域和重要设施的重大隐患点进行重点调查。评价其危险性,提出处置方案,使风险可控,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灾,避免造成群死群伤

5.3搬迁避让体系规划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搬迁避让是一种比较有效、快捷的防治地质灾害措施。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地质灾害体,威胁对象分散,当其人数较少,治理困难、治理与搬迁经济比例悬殊的灾害隐患点;或是险情危急,已经造成房屋明显变形破坏极易成灾的灾害隐患点,宜采取搬迁避让的防治措施。确认为不稳定地质灾害影响区内的居民实施限时强制搬迁;支持欠稳定的地质灾害影响区内的居民部分搬迁;鼓励基本稳定的地质灾害影响区内的居民搬迁。搬迁避让将成为防治农村地质灾害最主要的方式。

搬迁避让体系要与土地整理、巴渝新居、新农村建设、危旧房改造、退耕还林、金土工程、精准扶贫和救灾等相结合。在当地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根据监测情况,逐年实施搬迁避让计划。

根据重庆市北碚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等资料,结合镇(街)上报的搬迁避让需求和区地质灾害专项防治资金投入情况;规划实施搬迁项目24处,搬迁群众294人。规划近期搬迁15处,搬迁群众184人,远期搬迁9处,搬迁群众110人。搬迁避让项目应根据规划期内地质灾害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5.4工程治理

按照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对严重威胁城镇、居民聚居区、国家公益性机构、交通干线、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区,以及可能造成群死群伤或重大财产损失的,且治理费用又远小于预期损失值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按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实施工程治理。

规划对2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近期规划14处,远期规划13处。治理项目应根据规划期内地质灾害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同时对区内重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质灾害点,通过前期系统的调勘查工作,积极和大专院校、地勘单位或科研机构沟通,引进地质灾害防治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完成科研攻关。

5.5宣传培训

1、每年由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办一次地质灾害培训。培训范围:各镇(街)分管领导、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国土所所长,区级各职能部门地质灾害防治负责人及经办人员,各村(组)监测责任人、监测人,预计全区每年约有500人参加培训。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各镇(街)对培训情况报上级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

2、每年不定期的利用报纸、电视和广播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大力宣传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科普知识。

5.6应急管理体系规划

根据北碚区现有资源,逐步建成适应于公共管理需要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技术机构和救援队伍。

1、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建立区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镇(街)建立相应机构。各级应急管理机构应于2016年建成。区政府应加强区、镇(街)应急管理机构人员、装备配置和经费保障,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必须配备地质灾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指挥中心应具备语音通讯、视屏会议、图像显示及预警预报、动态决策、综合协调与应急联动等功能的综合性软硬件集成的硬件。应有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工作人员参与应急管理工作。应急指挥中心应针对本区域重点监测、防治的地质灾害信息进行接报处理、远程会商、应急处置,与市相应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互联互通。

2016年建成北碚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装备配置见附表5。

2、应急技术机构建设

(1)技术支撑单位

具有地质灾害勘查、设计、监测、治理资质的重庆市地勘队伍,在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协调下,由北碚区政府邀请,并已落实重庆市地勘局208地质队、107地质队、重庆136地质队等单位作为北碚区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为北碚区地质灾害防治服务。

(2)专家库

从当地内外有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遴选聘任具有丰富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经验的专家,成立北碚区专家库。

3、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

北碚区政府组织国土、公安、武警等部门成立北碚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承担北碚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及综合管理。

(2)镇(街)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

镇(街)组织国土所、派出所、安监办等部门成立镇(街)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承担镇(街)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及综合管理。

第六章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北碚区位于三峡库区库尾,距离三峡大坝坝址约664km,汛期北碚段嘉陵江洪水位不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经过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治理,目前库区已经进入后续规划阶段。根据《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规划》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建设设计》,确定本次库区点防治任务。同时通过规前勘,查明其中6处库区点的特征,明确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监测预警、不需防治四种处理措施。

1、工程治理

对5处库岸进行工程治理,其中龙凤桥至污水处理厂段库岸治理工作完成,进入效果监测阶段。

2、监测预警

对30处库区地质灾害点进行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其中2处实施专业监测。

第七章经费估算及筹措

7.1估算依据

本次费用估算是按2015年物价水平进行的,为静态价格,随时间延续,物价水平波动,具体费用可能会有所变化,以工程实施当年计算为准。费用估算依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有关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相关要求执行,主要依据有:

(1)《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标准(试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批准,2011);(2)《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政部、科技部文件,财教〔2006〕219号);(3)《工程勘察与设计收费标准》(2002);(4)《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财政部1999);(5)《2015年重庆市地质队驻守区县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核查排查、群测群防指导监督和应急处置工作方案》;(6)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有关资金使用规定等相关文件;(7)重庆市已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情况;(8)规划工作量。

7.2经费估算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费估算主要包括:地质灾害核(排)查经费、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经费、搬迁避让经费、工程治理经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经费、能力建设经费、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经费等六部分。经估算2016-2020期间,北碚区地质灾害防治总经费约7449.2万元,其中近期(2016年2018年)总经费约5107.52万元;远期(2019年2020年)总经费约2341.68万元。

7.3资金筹措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其防治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市级财政、区财政专项投入、社会赞助、有关专项资金等,要积极鼓励社会赞助,多渠道筹措地质灾害防治经费。

第八章实施效果评价

根据防治规划的基本方针和目标,群测群防预警监测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通过本规划的实施,逐步形成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监控体系,培养造就一批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同时普及广大群众的防灾抗灾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规划分期分批治理的重大地质灾害力争能够如期完成,使北碚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逐年减少,使区内群众安居乐业,使区内地质环境开发与保护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长足发展。

经济效益:北碚区内地质灾害潜在威胁较大,而进行有效防治后,不仅减少了潜在的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通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兴建,将改善北碚区的安全环境及土地利用价值,由此增加北碚区的招商引资吸引力,从而加快经济发展。

社会效益:对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居民的心态稳定,生产,生活等有序进行,土地得到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有利于北碚区发展的整体规划,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

环境效益: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有利于保护、改善、美化区内地质环境条件。

第九章防治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9.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规体系

以国家现有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北碚区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与《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配套的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办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手册、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程序、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办法等规章制度,完善地质灾害责任认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标准等规章制度与标准规范,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9.2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实施

地质灾害防治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本行政区地质灾害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规划保证措施。要严格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重庆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2〕53号),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机构、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确保规划实施。

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本地区、本行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应急和救灾主管部门负责做好统筹协调,国土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建设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监测及整治;市政部门负责市政设施及周边地质安全隐患防治;交通部门负责公路、铁路、航道沿线边坡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部门负责水利设施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和因洪水引发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业经济、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工业企业、矿山开采等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防治;民政、公安、卫生、气象、财政、监察等部门要做好相关保障和督促工作。

实行镇(街)、区级部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等管理制度,建立镇(街)、村组负责制,将地质灾害防治机构、人员、资金、制度、措施等落实情况纳入政府年终考核重要内容,继续强化四重网格化管理,实行一票否决,督促检查防灾责任落实情况。

9.3健全监督管理体系,落实相关机制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和有关文件要求,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以及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验收等相关技术要求,实现地质灾害防治基础技术工作规范化。

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制度,地质灾害防治三同时制度和地质灾害挂牌督办防治制度以及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制度、灾情巡查制度、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应修编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由区级人民政府审批后,负责组织实施。

进一步建立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对在群测群防监测预报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避免重大损失的立功人员,应给予重奖,对玩忽职守、避灾不利,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要给予重罚。

9.4制定相关政策,健全防治经费投入机制

1.区及镇(街)分级负责筹集和承担治理资金,区政府从区财政按规定安排资金作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镇(街)也要安排相应专项资金,争取的市级专项资金要用于市级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2.北碚区地质灾害面广,其防治应积极争取从国家、市及其它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治理投入。危及重要基础设施的积极申请国家、市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进行治理。

3.地质灾害的防治应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保障防治工作的有效运行。对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主要由各级财政筹资,上级财政补贴;对不合理施工或其它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地质灾害,除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外,还要按谁致灾谁治理,谁受益谁参与治理的原则进行治理。

4.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投资需求巨大,对规划项目应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组织实施。优先安排重点防治区调查评价、监测预警体系、应急搬迁及应急体系建设资金,优先安排保障重要保护对象安全的工程治理项目资金,逐步开展地质灾害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人员搬迁。

9.5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积极推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和地质灾害综合勘查、评价及监测预报水平,提升灾害信息采集与快速处理能力和应急能力,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和信息共享机制。

培养一批理论技术水平高、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学术带头人,加强在职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地质灾害防治的综合能力。

9.6广泛宣传地灾防治知识,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加强地质灾害减灾防灾宣传教育,普及基层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政府、部门、单位和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使地质灾害防治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要重点做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的防灾知识宣传工作,加强镇(街)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要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演练,提高地质灾害易发区人民群众自防自救能力。

附件1重庆市北碚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序号

地质灾害点名称

灾害类型

镇街

村组

危害性

危害

分级

防灾责任单位

受威胁人户

受威胁房屋

主要影响对象

威胁财产(万元)

(户)

(人)

(间)

m2

1

中咀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金刀峡镇

胜天湖村扇子坝社

20

60

92

2450

居民

200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2

东干渠滑坡

滑坡

金刀峡镇

胜天湖村扇子坝组

15

50

70

260

居民

40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3

白岩滑坡

滑坡

金刀峡镇

胜天湖村上茶喇叭组

25

80

180

2100

居民

150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4

尖山河沟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金刀峡镇

胜天湖村神仙洞社

24

76

85

2972

居民

255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5

桃子坪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金刀峡镇

胜天湖村苏家嘴社

25

72

63

2034

居民

200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6

大坡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金刀峡镇

胜天湖村晏家坝社

9

36

23

910

居民

55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7

三叉湾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金刀峡镇

石寨村塔桥组

8

26

38

898

居民

50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8

大石坝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金刀峡镇

五马村1组

17

42

60

1903

居民

20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9

高桥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金刀峡镇

五马村6组

18

42

125

1868

居民

195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10

巴县屋基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金刀峡镇

响水村巴县屋基社

26

70

155

2987

居民

330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11

柑子屋基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金刀峡镇

响水村桐子组

20

65

115

2350

居民

255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12

陈家院子中槽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金刀峡镇

响水村桐子组

11

25

47

1625

居民

80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13

响水小学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金刀峡镇

响水村响水组

3

9

10

195

居民

40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14

槽房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金刀峡镇

小华蓉村隆兴寺组

20

58

113

2241

居民

210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15

长田坎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金刀峡镇

小华蓉村青山沟组

6

18

32

802

居民

200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16

大土梁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金刀峡镇

小华蓥村观田堡组

16

40

85

1547

居民

68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17

青山沟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金刀峡镇

小华蓥村青山沟组

9

24

35

640

居民

55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18

白房子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金刀峡镇

小塘村1组

9

23

45

900

居民

75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19

瓦铺子危岩

危岩

金刀峡镇

小塘村3组

9

29

50

1730

居民

60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20

窑子湾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金刀峡镇

永安村回龙桥组

7

21

36

350

居民

70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21

鲁班会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金刀峡镇

永安村回龙桥组

21

72

116

2300

居民

200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22

回龙屋基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金刀峡镇

永安村回龙桥组

68

158

345

6734

居民

195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23

天井屋基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金刀峡镇

永安村欧家山组

45

111

230

4151

居民

375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24

新桥板栗树滑坡

滑坡

金刀峡镇

永安村欧家山组

11

30

56

1240

居民

85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25

欧家山老院子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金刀峡镇

永安村欧家山组

35

91

171

3290

居民

370

小型

金刀峡镇人民政府

26

火烧坡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春柳村向北1社

13

31

35

1000

居民

85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27

陡梯子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春柳村向北4社

6

14

24

350

居民

35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28

花坟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春柳村向北5社

1

8

6

120

居民

12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29

高家来垭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春柳村向北6社

2

4

6

200

居民

2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30

大堰沟危岩

危岩

三圣镇

德龙村德龙1社

4

6

11

200

居民

2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31

生基湾危岩

危岩

三圣镇

德龙村板桥4社

3

6

12

200

居民

2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32

白茶坪滑坡

滑坡

三圣镇

德龙村4社

6

19

4

92

居民

6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33

毛狗洞危岩带

危岩

三圣镇

德龙村德龙4社

11

44

28

670

居民

5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34

九道拐危岩

危岩

三圣镇

德龙村板桥1社

6

16

22

470

居民

32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35

大石桥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德龙村板桥4社

1

2

4

100

居民

1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36

汪家山危岩

危岩

三圣镇

德圣村2社

10

26

11

210

居民

54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37

牛皂树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德圣村6社

1

3

6

120

居民

12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38

窑罐厂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古佛村东林寺4社

8

26

40

1050

居民

10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39

八一桥观房滑坡

滑坡

三圣镇

古佛村东林寺4社

3

6

36

730

居民

7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40

八一桥滑坡

滑坡

三圣镇

古佛村东林寺4社

4

7

36

700

居民

7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41

圣家沟滑坡

滑坡

三圣镇

古佛村东林寺5社

7

23

20

560

居民

6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42

堰塘湾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古佛村东林寺5社

1

2

3

100

居民

15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43

黄金坡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古佛村东林寺6社

8

18

22

600

居民

6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44

板栗湾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古佛村东林寺6社

3

10

18

400

居民

4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45

上小湾滑坡

滑坡

三圣镇

古佛村东林寺9社

3

7

18

300

居民

3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46

疯子沟滑坡

滑坡

三圣镇

亮石村5社

3

7

10

213

居民

12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47

老朝房崩塌

崩塌

三圣镇

亮石村四新5社

9

22

6

200

居民

3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48

黑狗湾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楼房村10社

30

94

150

3000

居民

30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49

黄泥磅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楼房村2社

2

4

12

200

居民

2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50

草房子危岩

危岩

三圣镇

楼房村6社

2

8

12

200

居民

20

小型

三圣镇交通局

51

大沟湾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楼房村8社

7

12

23

1800

居民

18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52

中嘴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茅庵村

43

105

216

2160

居民

62

中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53

八仙洞危岩

危岩

三圣镇

茅庵村八字岩6社

11

32

72

900

居民、公路约500m

12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交通局

54

清水河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茅庵村

19

57

96

960

居民

8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55

凉水井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茅庵村

2

6

12

200

居民

2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56

高灰坝(千丘磅)危岩带

危岩

三圣镇

是平村11、12社

30

95

180

3600

居民

26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57

李子林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是平村13社

11

31

78

1500

居民

15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58

猫儿湾危岩

危岩

三圣镇

是平村14社

2

7

30

600

居民

6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59

堰塘湾危岩带

危岩

三圣镇

是平村2社

7

28

30

600

居民

6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60

四方田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是平村7、8社

26

82

90

1800

居民

20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61

花尖堡滑坡

滑坡

三圣镇

是平村9社

3

10

18

200

居民

35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62

桃子园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天宫村11社

10

28

36

700

居民

7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63

长草房滑坡

滑坡

三圣镇

天宫村15社

5

15

12

1600

居民

4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64

白杨湾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天宫村1社

8

24

42

700

居民

7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65

曹家湾危岩

危岩

三圣镇

天宫村1社

3

10

34

1900

居民

5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66

天宫寨危岩带

危岩

三圣镇

天宫村2社

15

48

72

720

居民

38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67

大陡坡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天宫村6社

12

41

36

523

居民

5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68

口袋湾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天宫村8社

3

11

18

300

居民

3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69

大柴山危岩

危岩

三圣镇

天宫村9社

2

6

4

32

居民

2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70

刘家湾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卫东村15社

9

29

54

540

居民

27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71

老鹰窝滑坡

滑坡

三圣镇

卫东村17社

4

10

13

200

居民

2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72

龙家湾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卫东村1社

4

10

24

240

居民

12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73

石千子滑坡

滑坡

三圣镇

卫东村2社

3

9

40

700

居民

70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74

土地坡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卫东村6社

9

29

54

540

居民

28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75

宋家坡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三圣镇

卫东村9社

10

21

78

780

居民

33

小型

三圣镇人民政府

76

民权村矸砖厂烟窗后体崩塌体

崩塌

澄江镇

民权村

9

27

30

300

房屋、人口

200

小型

澄江镇人民政府

77

民权村柏树林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澄江镇

民权村

11

35

53

583

房屋、人口

210

小型

澄江镇人民政府

78

五一村渣口石危岩

危岩

澄江镇

五一村

15

45

80

1000

房屋、人口

300

小型

澄江镇人民政府

79

五一村鱼箭滩泥石流

泥石流

澄江镇

五一村

4

10

10

220

房屋、人口

150

小型

澄江镇人民政府

80

北泉村范家沟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澄江镇

北泉村

20

60

95

1200

房屋、人口

450

小型

澄江镇人民政府

81

北泉村油草坪滑坡

滑坡

澄江镇

北泉村

5

30

19

270

房屋、人口

180

小型

澄江镇人民政府

82

北泉村高观音危岩崩塌体

危岩

澄江镇

北泉村

3

10

8

200

房屋、人口

130

小型

澄江镇人民政府

83

北泉村范家沟滑坡边危岩

危岩

澄江镇

北泉村

1

6

5

120

房屋、人口

100

小型

澄江镇人民政府

84

柏林村新斗门堰塘湾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

澄江镇

柏林村

4

20

20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