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王凯丽在艺术圈低调得像个谜,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推出的展、支持的项目却掷地有声,成为城中热话。
优良的家教,培养了
王凯丽
健全的人格,父母从小培养她建立自信心,鼓励她做最好的。
王凯丽也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从
维多利亚大学
毕业后
,
又
赴哈佛大学研究生商学院访问交流。
年轻的她,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已是主编,
2009
年创建
KMI(kellymediainternational)
公司,任出版人、总策划。此后曾担任过多本杂志主编,
也
拥有
专业
的国际出版人经验。新西兰国家新闻《
onenews
》曾在黄金时间段对她两次专访。
曾接受众多海外杂志、报刊、电台等采访。。
2013
年归国在上海创建
“Kelly
工作室
”
,
任
丽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4
年创办《逍遥》
Mook
-最有趣的跨界精英生活指南。
还担任了
蒸汽朋克木偶剧《爸爸的时光机》制片人、出品人。
这些不同的角色神奇地在她身上并行有序,在掷地有声的履历背后我们见到了恬淡而优雅的王凯丽。这位美丽的艺术圈大使使用她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艺术无国界,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让艺术普遍化,给大家带来更精致的生活。
采访中见到的她更像个艺术家,落落大方的淡妆,干净自然非常的真实。很少在热闹中看到她,因为她从不应酬。她说:
“我
21
岁开始做文化,到现在是个完全不喜欢把私人时间花在短暂相识社交上的人。我热爱音乐和运动。而艺术
收藏
是我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让我的人生非常丰富。
”
近年来,
Kelly
支持了不少艺术家的项目,谈到对于艺术家的挑选,她最看重的标准首先一定是“人”。“作品凝结着艺术家全部的生命,如果可能的话,我一定先接触艺术家本人,和他交谈。”她认为,通过交谈可以判断艺术家的灵气以及学习的能力。最后还要对世界有敬畏之心。
Kelly
坦言,对艺术辨别的眼里绝非一蹴而就。她的习惯是多出去看世界,尤其是各地的美术馆、博物馆。她印象深刻的是荷兰的库勒慕勒美术馆,从阿姆斯特丹开车去一个多小时的路,其间穿越大森林,平静的湖泊围绕。“去的路上就是种享受,走进美术馆你可以看到不少八九十岁的老人和三四岁的孩童。”
Kelly
不由的感叹,太棒了,这一路就是最好的美学教育。
正如她所做的一样,她尽己所能的倡导美育,推动优秀国内外艺术家的展览落地丽安当代艺术空间,给喜欢艺术的朋友更多关于美的认知。
“很多人有误解,说中国当代艺术和西方当代艺术。”
Kelly
的概念里,当代艺术不分中国还是西方,就是当代艺术,因为文化是个大概念。在
Kelly
看来艺术本身来说不存在最好的时代,也不存在最坏的时代。在任何时代里,真正的好艺术就像那些最有生命里的事物一样,总会以自己的方式活下来,然后超越那个时代,属于所有的时代。因此艺术品的
收藏
对于
Kelly
来说不仅仅只是一次财富的投资,而是一种价值观、生活观的表现。它们最大的价值就是在于能折射出人对生活的态度和状态。
Kelly
身上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平静力量,让人不由的就静下来听她讲述。“一个平静的人,一定是有能量的人。”
Kelly
坚信这点,“我经历过成功,所以不急于做任何事,不急于告诉世界我是谁。我希望脚踏实地尽己所能地努力完成每个小项目,并把每件事做到极致。”
虽然
“跨界”的说法很流行,但在
Kelly
的规则里,把一件事做专,其他事才能水到渠成。人要学会懂得自己内心“需要什么”,然而最重要的是“不要什么”。
她的生活里,崇尚大自然,工作室各个角落点缀着小苍兰,芬芳萦绕。
“兰花的分子结构不一样,它散发出的幽香是转着圈出来的味道。特别舒服。”同样工作室的另一层,热热轰轰陪伴她的是四只猫狗。其中一只叫“德拉克罗瓦”,那是浪漫主义画派代表的名字,那位画了纪念
1830
年法国七月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
一边优雅,一边热烈,它们渐渐拼凑出王凯丽的**情密码。正如王凯丽所说的:
“先别说话,让这一切美好降临,就在这样的场景里,像科学家,像哲学家,像个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