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年|产业扶贫结硕果
2020-01-06 16:09:58
记者 崔晓怡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

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市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支撑作用,结合各县(市、区)实际,通过做强做优 3+X 特色产业、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等有力举措,奏响产业发展促脱贫新乐章,产业扶贫再结累累硕果,助力贫困户稳定增收。

陕西农业看关中、关中农业看渭南 。

作为陕西的 大粮仓 菜篮子 果盘子 ,脱贫攻坚战中,我市立足优势,提出发展 3+X 特色产业的举措, 3 即果业、奶山羊、设施农业, X 即县(市、区)域特色产业。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按照 劣的调少、特的调优、优的调多、多的调强 思路和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色 的产业发展方向,将产业扶贫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实现了农业长板更长、短板补齐的良好成效。

一年来,全市已新建果园5.91万亩、新建设施大棚5万亩、示范带动新扩建养殖场112个。

白水苹果、澄城樱桃、大荔冬枣、合阳红提、富平奶山羊、蒲城酥梨、临渭葡萄、华州蔬菜、华阴甜柿、潼关软籽石榴、韩城花椒,均已形成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区域主导型特色产业,在带动贫困群众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有效地将分散的农户嵌入产业发展链条和利益分配链条,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是我市产业扶贫的一大亮点。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全市上下思进思干,担当创新,探索形成了 果园托管 联合党委+产业基地 村党组织+ 企业+基地+贫困户 村村建园 等一批产业联带模式,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了全覆盖。

其中, 果园托管 模式,参与托管主体87家,托管面积达4.37万亩,这一模式得到了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村村建园 模式,建设扶贫产业园1059个,带动贫困户5.2万户14.2万人,这一模式在全省进行经验交流和推广; 联合党委+ 村党组织+ 模式,建成金银花扶贫产业示范园区13个,年产值1.8亿元,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脱贫攻坚中得到锤炼。

同时,积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一年来,全市参与产业脱贫的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574个,与市场主体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的贫困户有5.4万余户。

随着利益联结机制的日渐成熟,扶贫产业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变得更强。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

一年来,无论在干部驻村联户扶贫,还是社会力量帮扶中,农业科技 礼包 都深受群众欢迎。

坚持以产业为先导,各级各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计划,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

特别在校地合作方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及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对群众进行果树栽培、电子商务等培训,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目前,我市已建立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落实产业指导员2208名,开展产业扶贫技术服务110,全年累计服务贫困户12.32万户,激发了群众从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积极转型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