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老母亲”式关心:又蒸包子又缝暖手笼 名字就叫小区14天
2020-02-06 07:05:09

危急时刻 社工说“让我来”

社区书记薛晶手机里还有一本“爱心账单”:居民申永东送一兜水果;李桂云、刘长静阿姨送来了两箱牛奶和两箱酸奶;包社区干部田野妈妈蒸了几十个热乎乎的包子,送给社区工作人员……

而如今,这本爱心账单还在不断增加。2月1日,康馨园社区居民刘长静看到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在小区门口执勤,登记来往居民信息,监测大家的体温。这两天天气太冷,体温计反应慢,有时甚至会“罢工”。

“我得抓紧做两个暖手笼送过去”,得知“前线”情况后,79岁的刘长静拿起针线,缝制起了“应援品”,经过一下午时间,两只圆柱形,絮着厚厚棉花的暖手笼做好了。不敢耽误,刘长静忍着腰疼给前线的“战士”们送去了,“阿姨,您年前刚摔了一下,腰不好,最近要多休息休息,有什么要买的告诉我们 ,给您送上门”。为了让所有工作者都带上“爱心暖手笼”,刘长静还在群里发布制作方法,让邻居也一起参与。

“看到‘小耳朵’的时候没忍住眼泪,得亏了社区工作人员,才保住了这条小生命,感谢有您在。”向培回忆起当天的画面,直言心里真挺暖的。

“我了解医护知识,在家能帮着家人做好隔离,待疫情解除再返京,不给社区添麻烦。”主动和居委会交代完情况后,向培也道出了自己的担忧,“我家还有只养了多年的猫叫‘小耳朵’,我们走时只留了7天的猫粮,想请您帮着看看”。

破门救援 “小耳朵”得救了

电话挂断,康馨园社区书记薛晶立即上门查看情况,“目前只能换锁进门”,“不管花多大代价,都要救‘小耳朵’”。得到肯定回答后,薛晶联系了地区百姓锁匠宋薛礼帮着换锁开门。一进屋,发现“小耳朵”因惊吓在床上排便,猫砂盆里也满是粪便,食盆里的猫粮所剩无几。将床上粪便清理干净,重新更换猫砂,补充猫粮,将垃圾整理收走,薛晶在临走前还特意安抚了“小耳朵”,并拨通了视频,让小耳朵和主人见面。“您放心,如果需要我来看看,随时电话我就行”视频挂断,薛晶安慰着向培。

“今天是第8天”、“今天是第13天”、“隔离完成,一起加油”……1月26日,康馨园社区新建了一个群,名字就叫“小区14天”,群里的人员包括湖北返京人员、经停湖北人员、湖北来访人员。每日社区居委会都有工作人员提醒大家量体温、报告身体状况,及时了解情况。除了建立微信群,群里互相加油打气,社区工作人员还会上门送消毒液、口罩、疫情防控告知书等,每天一次的电话问候、一次微信提示、一次楼宇对讲、一次上门代扔垃圾,并随时充当“快递员”,提供代买服务。

“请您帮忙救救我家小耳朵”,2月1日大兴区清源街道康馨园社区居委会接到了一通来自长春的紧急电话,求助人正是本辖区的居民向培。

事情要从1月22日向培和爱人回老家长春说起,原计划初六左右返京的夫妻俩也因这场疫情搁置了。

爱心账单 记录居民“应援”

居民只要一个电话,社区的帮助及时送达;社工在小区门口站岗,居民做了暖手笼、蒸好包子,爱心投递……社区居委会和居民到底关系有多“铁”,在大兴区清源街道康馨园社区大概就是:有呼必有应,有问必有答,有难必帮忙。

“书记,我不怕,您忙不过来就让我去吧。”社工张维、高宝杰也找到薛晶主动请缨,建群当天,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就像约定好一样,陆续请求入户,进入第一战线。一支由社区书记薛晶、包社区干部田野为主力,各社区工作者为辅的“快递队伍”在这个特殊的春节成立了。

微信群建立之初,面临着谁去给湖北籍居民送物资的问题,“我是社区书记,我去。”薛晶想都没想,就把这活揽在了身上。“我是包社区干部,我也要去。”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的田野,从大年初二开始就跟着社区一同作战,时常跟着加班到晚上九点多,她早已经把自己当成了社区防疫情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