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再获13.3万尾全人工繁殖“宝宝” 数量创历史之最
新华社武汉11月7日电(记者李思远、王自宸)随着第二批鱼卵6日晚完成孵化,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再次成功。作为我国唯一专门进行中华鲟研究保护的科研单位,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2019年两批次繁殖过程共收获鱼卵41万颗,最终孵化出...
新华社武汉11月7日电(记者李思远、王自宸)随着第二批鱼卵6日晚完成孵化,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再次成功。作为我国唯一专门进行中华鲟研究保护的科研单位,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2019年两批次繁殖过程共收获鱼卵41万颗,最终孵化出子二代幼鱼13.3万尾,数量为历史之最。
6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中华鲟研究所保育车间,中华鲟出苗已处于尾声,十几口整齐排列的水缸中,状如蝌蚪的中华鲟“宝宝”们正在自由游弋。高级工程师、中华鲟研究所宜昌实验站副主任张德志介绍说,今年共人工催产两条雌性子一代亲鱼,先后获得两批鱼卵。其中,第一条亲鱼长2.18米,重66千克,为首次性成熟产卵,产下14万颗鱼卵,最终出苗1.3万尾;第二条亲鱼正处于生育的成熟期,长2.3米,重128千克,产下鱼卵27万颗,最终出苗12万尾。
张德志说,首批中华鲟“宝宝”于10月18日出生,平安度过垂游期、平游期、沉底期之后,于10月31日左右开口摄食。目前,这批中华鲟“宝宝”大都体征正常,成活率近90%,比往年40%至50%提高了约一倍。
“这主要得益于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更加成熟。”张德志说,科研人员今年在亲鱼营养调控等方面取得突破,充足的营养为中华鲟“宝宝”成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洄游鱼类,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被誉为“活化石”。20世纪80年代,科研人员利用野生中华鲟亲鱼人工繁殖培育出子一代;2009年,子一代成功繁育出子二代,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成功,标志着中华鲟种群自此可以在全人工环境下生存繁衍。
目前,2009年出生的首批子二代中华鲟已经接近性成熟,中华鲟研究所将适时启动子三代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工作。
新华社石家庄11月4日电(记者李继伟)记者从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文保部门获悉,日前该县龙泉寺乡柳林村一天然气管道施工作业中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工程随即停工,邢台市、邢台县文保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抢救性挖掘。经鉴定,此墓葬于 ...
10月19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陕西省林业局获悉,三只秦岭大熊猫宝宝现已公开认养。据介绍,本次认养共分为年度认养、终身认养和冠名认养三种形式。年度认养费用10万元,终身认养每只认养费用50万元,冠名认养每只费用为100万元 ...
新华社西安10月18日电(记者雷肖霄、付瑞霞)在17日于陕西西安举办的2019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西安航展)上,中国民用航空局总工程师殷时军表示,截至今年10月12日,我国共有颁证通用机场239座,首次超过同期运输机场数量,同时,根据 ...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温馨)针对日本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消极动向,外交部发言人耿爽17日表示,中方敦促日方切实信守正视反省侵略历史的表态和承诺,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今天日 ...
今年9月,全面二孩政策后出生的首批孩子进入了幼儿园,“入园难”问题变得愈加突出,在四川、广东等一些省份,幼儿园甚至采取了“摇号入园”的政策。2017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