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臂校长马复兴:托起山村娃的人生梦想
新华社西宁10月31日电题:残臂校长马复兴:托起山村娃的人生梦想新华社记者王浡没有手,却用一双残臂,写下超过百万字的备课笔记;没有手,却用一双残臂,写过近四十年板书课件;没有手,却用一双残臂,让数千个孩子接受教育……他的名字...
新华社西宁10月31日电题:残臂校长马复兴:托起山村娃的人生梦想
新华社记者王浡
没有手,却用一双残臂,写下超过百万字的备课笔记;没有手,却用一双残臂,写过近四十年板书课件;没有手,却用一双残臂,让数千个孩子接受教育……他的名字叫马复兴,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小学校长,教书近40载,用一双残臂托起了无数山村孩子的梦想,也谱写出自己人生的价值。
“再难我也要接受教育”
1959年,马复兴出生在青海省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四个月大时不小心掉进火炕,险些离开人世,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失去了双手。没有了双手,一切别人看来十分轻松的事情对于马复兴来说却充满坎坷。“写字、翻书、穿衣服等等这些动作我都练了好久。”马复兴说。
生活尚且如此艰辛,学习更是难上加难,从开始用脚写字,到后来用断臂夹着笔写字,他自己不知道付出了多大努力,脊背磨破了,就用断臂夹着笔写,没有纸笔了,就用树枝当笔,大地做纸……“再难,我也要接受教育。”马复兴说。四年级时,他已经能够用一双断臂正常写字,写出来的字已不逊色于其他同学。
身体的残疾,反而成为学习的动力。马复兴付出了多于常人数倍的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7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汉东中学高中部。
他的高中成绩一直保持年级前3名,他有把握考上大学,有把握用知识改变命运。然而,当信心满满的马复兴带着老师借给他的5元钱去报名时,命运却再一次给他设下障碍。因为身体残疾无法通过体检,他和大学失之交臂。提起旧事,马复兴嗓音哽咽,大学,成了他生命中最大的遗憾。
命运常常曲折,却又给人馈赠。正当马复兴因为求学无路万念俱灰的时候,时任下麻尔村村支书马有财找到了这个村里唯一的高中生:“复兴,来村里当老师吧!” 新的人生篇章开始了。
“让村里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
1981年3月,马复兴正式成为下麻尔村小的一名小村教师,马复兴至今还记得第一天上课的场景,“我一进教室,孩子们都不说话了,就盯着我的胳膊看。”他笑着说,他当时也没有多说话,用残臂抱起一根粉笔,在黑板上写道:我叫马复兴,以后同学们就叫我马老师。
孩子们天性善良,没过多久就和他熟稔起来,家长们却不放心,“没有手,怎么能教好学生?”一方面是不信任教师,一方面是不懂得教育,下麻尔村小的学生越来越少,最严重的时候,学校甚至因为学生少而开不了学。
看到学生越来越少,马复兴心里着急。“山沟里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意识太落后,一时半会很难扭转。”他说,为了孩子能上学,只能一家家的去做工作,刚开始大家还算客气,后来去得多的,大家见他就像是在躲瘟神,有反锁家门的,有摆臭脸的,甚至还有故意放狗咬的。“那段时间真不好过”,马复兴回忆起来依然摇着头,但是不管处境多么困难,“还是要让村里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
功夫不负有心人,马复兴通过一次次努力终于感动了家长们,孩子们陆陆续续地回到了课堂上,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慢慢转变了,而今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100%,村小教室里的读书声朗朗不绝。
“让村里的孩子走出大山”
如今,年届六旬的马复兴依旧站在下麻尔村小的讲台上。
“同学们看,五星红旗为什么是红颜色的啊?”
“对,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
“我已经教了快40年了,村里不少人一家三代都是我教出来的,孩子们一直记得我,逢年过节都会有学生来看我,我也舍不得他们,相处久了他们就是我的孩子。”临近退休,马复兴心里放不下的还是他的学生,“我还能干,我也想干,组织上也尊重我的想法,不管还能干多少年,我就想把孩子们教好,让他们能有走出大山的希望。”
马复兴说,他现在也有一个自己的五年计划,如果能继续干五年,他想在下麻尔村建立一个中心学校,“现在这里只有一二年级,三年级之后孩子们就去十几公里外的康川学校上学,起早贪黑很辛苦,我想向上级反映一下,在下麻尔村建起一个九年一贯的中心学校,这样,周围几个村的孩子们就都不用每天起早贪黑去上学了。”马复兴的眼里带着光,仿佛这个学校已经拔地而起。
课间操时间到了,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跑出教室,一个花白头发的老人笑盈盈地跟在他们身后,断臂的袖子随风飘荡,但阳光把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一群秦巴山里的农民平日里忙完活计,不喜打牌,而爱吟诗写作,他们成立稻香诗社,展现扎根泥土的力量,歌颂身边的别样美好。“诗社第一次聚会,这辈子第一次野炊”“我要成立诗社!”“你还吃不吃饭了?”今年58岁的湖北十堰市竹山得 ...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0月28日电(天下人物)从阿根廷总统夫人到总统再到副总统,她的传奇人生在继续新华社记者倪瑞捷27日,克里斯蒂娜在阿根廷总统选举中当选副总统。从总统夫人到总统再到副总统,这位66岁的传奇女性实现了一 ...
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以一场意义深远的思想盛宴——“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开启下一个百年。来自牛津大学、莱斯大学、伯明翰大学等海内外44所知名大学的领导者及世界著名科研机构负责人、各国专家学者120余人共聚一堂,就 ...
新华社杭州10月27日电题:有梦想,就有未来——写在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闭幕之际新华社记者顾小立、王俊禄、魏一骏10月27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完成预定议程,在浙江温州闭幕。科技的未来在青年。开展科技人文交流,推动青年创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杆枪、一根杖、一支笔——93岁老人熊子勋的信义人生新华社武汉10月24日电 题:一杆枪、一根杖、一支笔——93岁老人熊子勋的信义人生新华社记者 侯文坤一种担当:他为了信念,陪战友舍身奔赴革命前线;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