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开国大典》4K修复版在长春点映
新华社长春10月13日电(记者赵丹丹)11日,电影《开国大典》4K修复版在长春市长影旧址博物馆第七摄影棚举行点映,导演李前宽、肖桂云与观众一同重回当年《开国大典》拍摄的长影第七摄影棚,重温影片中让人热血沸腾的历史时刻。...
新华社长春10月13日电(记者赵丹丹)11日,电影《开国大典》4K修复版在长春市长影旧址博物馆第七摄影棚举行点映,导演李前宽、肖桂云与观众一同重回当年《开国大典》拍摄的长影第七摄影棚,重温影片中让人热血沸腾的历史时刻。
在看片现场,经过现代高科技修复的经典电影《开国大典》,以4K(4096*2160)分辨率、HFR60格/秒高帧率、HDR高动态范围、4KDCI调色、5.1环绕声的全新版本再登大银幕,观影感受极佳。
影片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硝烟散去的战场、同胞们欢呼着迎接胜利的跳跃和呐喊,由已故的特型演员古月扮演的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庄严时刻等,堪称中国最经典的电影之一。
影片修复工作的技术负责人周苏岳介绍,影片4K修复,最难修的是夜戏、雨戏、烟雾戏、特效戏和高亮戏,有时候修复一个镜头要做三天,有时候一个镜头可能只需要十分钟。另外,修复面临最大的难点是影片有百分之六的资料片,不仅镜头不稳定,很多胶片还存在大量划痕。“这些资料片更老,是1948年、1949年拍的。这些片子是当年剪进来的,用光学方式又重新复制的,因此它原有的脏点、油污、划痕、变形已经固化在胶片上面了。修复的难度非常大,修复师可能一天只能修一秒,只能修24格。我们正片工作量的百分之九十靠AI技术来解决,但是人工部分花了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周苏岳说。
与此同时,《开国大典》4K修复版还对声音的表现进行了提升,将当年影院因为播放设备水平较低,无法听到立体声的遗憾一并弥补。周苏岳介绍:“这部电影原来是单声道立体声的,我们把它完完全全地分离出来,用5:1环绕声的方式重新呈现出来。大家在看的过程中,会感受到声像的改变,因此观众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我想这些大概都是我们做这部电影的初心,把这样一部经典重新插上高科技的翅膀带给大家,所以我们叫它经典重生。”
24万帧画面一帧一帧地修复,用了四个多月时间。4K修复版的幕后也凝结了一批年轻人的汗水。导演肖桂云说,这让她见证了新一代年轻电影人的执着。“修复这部影片很多都是年轻人,他们用技术来修复,但是修复的过程中,对这部电影的思想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情上的需求。他们喜欢这部电影,我觉得这是很令人高兴的一件事情。其实就是要通过这样一部影片,告诉更多的年轻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爱护它、维护它,要为祖国的富强更加努力,付出每一份力量,所以我们对这些年轻人表示感谢。”
据了解,电影《开国大典》是198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影片用纪实的手法描绘了从1949年1月28日中国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到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历史过程。该片由李前宽、肖桂云联合执导,古月、孙飞虎等主演。曾斩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等五项大奖的15个奖项。
10月18日,4K修复版《开国大典》将在全国正式上映。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张汨汨、李龑)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大校13日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航空开放活动将于10月17日至21日在吉林长春举行。届时,空军多型武器装备将大规模、全系统亮相 ...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黄玥)直播院线电影《大阅兵·2019》推出多语种版,即日起面向全球发行。影片多语种版包括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六种语言,将覆盖30多亿人。10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通 ...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研讨会在吉林长春举行
新华社长春10月13日电(记者赵丹丹)10月12日至13日,中宣部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研讨会,围绕“协同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进行专题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我们党作为百年 ...
新华网南昌10月10日电(吴亚芬)梦想,属于那些敢于追梦的人。每一个小人物,都可以实现大梦想。本片根据中国首批动车组女司机真实故事改编,谨以此片献给所有坚守初心、努力奔跑的追梦人。 ...
新华社天津10月8日电(记者刘惟真、黄江林)影院购票大厅里回响着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大屏幕上轮流播放着国庆档几部电影的宣传片,自助取票机与购票处前都排起了长队,来观影的既有中青年,也有五六岁的孩子和坐着轮椅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