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缘何诞生上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新华社成都9月8日电题:四川绵阳缘何诞生上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华社记者杨迪、谢佼正在四川省绵阳市开展的第四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截至8月30日已收到企业技术创新需求56项,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小企业。接下来,大赛将对这些需...
新华社成都9月8日电题:四川绵阳缘何诞生上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新华社记者杨迪、谢佼
正在四川省绵阳市开展的第四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截至8月30日已收到企业技术创新需求56项,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小企业。接下来,大赛将对这些需求进行发布,面向有实力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征集解决方案,帮助中小企业打通创新“梗阻”。
过去3年,中国创新挑战赛绵阳赛区累计发布技术需求330余项,征集解决方案430余项,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20对,签订技术合同金额9450万元,参赛项目获得各级项目立项支持270万元。
这是绵阳市近年来营造创新生态、汇聚创新资源的缩影之一。这座仅有543万人口的城市,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而在2013年,这一数字仅仅是1700余家;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55.1%、38.2%,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72家。
谈到绵阳市缘何诞生上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绵阳市委书记刘超强调,“在营造创新生态上破题是关键”。
位于绵阳市安州区的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绵阳麦思威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仅6年就已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新型环保水性涂料企业。
“技术是核心,人才是根本。”公司董事长闫辉告诉记者,早在2014年、2015年公司就两次获得绵阳市“涌泉计划”的资金支持,使刚刚起步的企业有能力去招揽高层次专业人才。几年下来,公司团队已从创立之初的七八个人扩充至60多人,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占一半还多。2017年,公司成功申报了市级院士工作站,今年还打算再引进两名院士到工作站,进一步充实研发能力。
近年来,绵阳市将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第一资源,出台“1+9”人才新政,设立了年度6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并针对不同类型人才,分别实施“聚变计划”“涌泉计划”“卓越计划”,入选的团队最高可获得2000万元的资助奖励。相关团队带头人还可获得“绵州英才卡”,在产业项目落地、人才项目申报、购房、创新创业、医疗保健、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方面获得便利服务。
记者从绵阳市科学技术局了解到,绵阳市已建成各类孵化机构60家,面积超过110万平方米,入驻孵化企业超过4000家。在不断完善创新创业载体的同时,绵阳市也积极推动市域内的各种创新资源融通。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绵科研单位和骨干企业拥有仪器设备数万台(套),但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发展早期的创业企业,却苦于设备购置、使用成本太高。
为弥补其间的鸿沟,绵阳市大胆探索,于2017年初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聘请第三方专业公司组建“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两年多以来已整合15大类、总价值超过40亿元的4000多台(套)仪器设备,以三位院士为代表的各类专家200余名,形成1万余项指标的检测能力。
在此基础上,绵阳市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技术、轻资产,难以获得贷款的“痛点”,联合金融机构开发了“设备仪器贷”,专门用于帮助科技企业购置研发和生产所需仪器设备。
同时,绵阳市创新了应收账款融资等金融服务模式,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池、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应急转贷资金,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目前,应收账款融资服务模式已在全国推广。
通过“育苗子”“搭台子”“找银子”等举措,绵阳科技城为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创造了条件,激发了创新活力。
四川爱联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长虹器件科技公司的高频产业板块,2016年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后,成为一家由长虹控股集团控股、约40名骨干员工参股的科技企业,专注物联网领域的智能模组研发制造。
“在‘混改’政策的支持下,骨干员工持股催生新活力。”公司副总经理白浪告诉记者,通过抢抓物联网行业机遇,公司短短几年就实现了销售收入数倍增长,小米、海信、海尔、华为、松下、博世等知名企业均成为公司客户。
新华社沈阳9月7日电 题:省内转化率超50% 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成效新华社记者张千千有一种技术,能使菱镁矿轻烧反应时间由数小时缩短至2秒左右,每吨产品煤耗降低100公斤,粉尘污染降低率达到95%以上……这是沈阳化工大学 ...
原标题:医疗“黑科技”会改变哪些看病体验乳腺癌钼靶精准病灶测量。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烨捷/摄8月29日,第二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注意到,在人工智能产品展览中,最受公众 ...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有望突破300亿 省市细则疏通“最后一公里”梗阻央地促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密集推出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正加快落地。《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会刚刚结束今年的 ...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记者董瑞丰)“神舟”飞天、“玉兔”落月、“蛟龙”入海、高铁驰骋……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果背后,有什么样的动人“小故事”?5日正式上线的《强国课堂》以青少年为受众,请来一批两院院士、工程总师、大 ...
新华社上海9月3日电(记者 潘清)着眼对沪市上市公司进行全貌监控和电子留档,上海证券交易所自主研发的“公司画像”科技监管平台2日正式上线试运行,成为科技为监管“赋能”的有益探索。据介绍,“公司画像”平台主要分为“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