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布局建设20个左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记者胡喆)如何充分发挥地方主体作用,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近日,科技部印发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工作指引明确,到2023年,布局建设20个左右试验区,创新一批...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记者胡喆)如何充分发挥地方主体作用,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近日,科技部印发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工作指引明确,到2023年,布局建设20个左右试验区,创新一批切实有效的政策工具,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典型模式,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是依托地方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示范、政策试验和社会实验,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区域。此前,北京市成为全国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将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突出“头雁”作用先行先试,为持续优化人工智能发展的创新生态做出探索。
此次印发的工作指引提出,试验区建设以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产学研用结合,集成优势资源,构建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生态,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批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样板,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引领带动全国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工作指引明确了“应用牵引、地方主体、政策先行、突出特色”的四项建设原则,以及“服务支撑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城市为主要建设载体”的两大总体布局,将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示范、政策试验、社会实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重点任务。
工作指引还指出,试验区建设以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等为主。拟申请建设试验区的城市应具备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健全、支持措施明确等条件。对于人工智能产业优势明显、智能化基础设施健全、应用场景特色突出、具有较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的部分县域,也可申请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记者董瑞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鸿钧研究团队近日首次实现了原子级精准控制、按需定制的石墨烯折叠,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石墨烯“折纸”。该研究成果6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上。 ...
新华社济南9月5日电(记者王志)5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在济南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启用,并推行“企业开办一次办成”,可快速完成新开办企业营业执照、印章备案及刻制、社保登记等业务,平均业务办理时 ...
新华社上海9月4日电(记者张建松)卫星导航应用的蓬勃发展,始终伴随航天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核心供应商之一,目前在轨卫星已达39颗。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军4日在沪召开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实践——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20年成就综述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实践——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20年成就综述新华社记者胡璐、蔡馨逸、林碧锋9月,陕西省延安城区以东30公里的薛张流域,满山披绿,生机盎然。山上种植着阔叶林和针叶林,山腰 ...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记者张泉)2日在杭州举行的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与国家和机构战略框架的融合国际会议上,第二批共10家在华TISC单位获得授牌。据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计划到2021年建设100家左右TISC单位,为国内创新者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