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地宫:盛唐之光,佛国之秘
新华社西安8月30日电题:法门寺地宫:盛唐之光,佛国之秘新华社记者蔡馨逸法门寺,因保存世界上唯一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而享誉中外。1987年,随着法门寺封存1113年的唐代地宫大门被重新开启,4枚佛指舍利,以及消失千年的秘色瓷、...
新华社西安8月30日电 题:法门寺地宫:盛唐之光,佛国之秘
新华社记者蔡馨逸
法门寺,因保存世界上唯一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而享誉中外。
1987年,随着法门寺封存1113年的唐代地宫大门被重新开启,4枚佛指舍利,以及消失千年的秘色瓷、来自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等2000多件唐代宫廷文物重见天日,佛教文化、宫廷文化、异域文化交织相融的盛唐气象扑面而来。
灵指再现,世界佛教界的一大幸事
“不得了,佛指舍利!”1987年,当隋唐考古学家、法门寺地宫考古队副队长韩伟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个在法门寺地宫内发现的白色管状物体为何物时,他兴奋地发出了惊呼。“见舍利如见佛祖”,作为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佛指舍利在法门寺地宫重现世间,受到全世界佛教信众的关注。
1986年,为了配合法门寺佛塔修复,考古队对塔基进行发掘清理,在塔基的正中部位发现了唐代建造的地宫藻井盖。次年4月,地宫大门被正式开启后,考古学家先后在八重宝函、汉白玉双檐灵帐、秘龛和阿育王塔中发现了4枚佛指舍利。经当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副会长周绍良鉴定,秘龛内的为灵骨,即佛祖真身,其余三枚为影骨。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在唐代就是皇家寺院和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据史书记载,唐高祖李渊赐名“法门寺”,每30年开塔一次,将佛指舍利送至长安或洛阳由皇帝亲自供奉,先后有8位唐朝皇帝供奉过佛指舍利。公元874年,唐王朝完成最后一次供奉后,佛指舍利连同数千件唐皇室稀世珍宝一同被封入地宫。
法门寺博物馆馆长姜捷表示,佛祖真身舍利被分散到世界各处供奉后,绝大部分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不知所终。法门寺的佛指舍利从北魏时期就有记载,近年来的研究已基本摸清舍利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的历史脉络,它的真实性、唯一性奠定了在佛教界无可比拟的地位。
据了解,自唐塔地宫文物出土以来,法门寺佛指舍利先后赴泰国、韩国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供奉瞻礼,所到之处,四方信众无不叩首恭迎,顶礼膜拜。
秘色瓷问世,破解中国陶瓷史上千年之谜
当考古学家走进地宫时,首先看到的并不是佛指舍利,而是满地的铜钱、金银宝器和丝织衣物。据统计,除佛骨外,法门寺地宫还出土了以下文物:金银器121件,琉璃器20件,瓷器17件,珠宝等400件(颗),石质文物12件,漆木器及杂件19项,丝织品及衣物700多件,以及数万枚铜钱。在地宫甬道内发现的“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石碑,详细地记录了封存物品的名称、物主、规格、材质等。
得益于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的文物,近年来我国在茶文化、香文化、秘色瓷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开创性成果。其中,秘色瓷的出土破解了我国陶瓷史上的千古谜题。
秘色瓷分黄釉和青釉两种,黄釉平脱出现于盛唐,产地至今是谜;青釉在晚唐时期出现,属于越窑青瓷的一种,专为皇家烧制,数量极少。宋代以后秘色瓷烧制艺术逐渐失传,这种被唐代诗人陆龟蒙形容为“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精美瓷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以至于当后人再看到唐宋古籍中关于秘色瓷的记载时,已不知道它为何物。
直到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法门寺地宫的“衣物帐”碑上看到了对秘色瓷的明确记录——“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枚”,并在文物中找出了这13件宝贵的瓷器以及一件也被认定为是秘色瓷的八棱瓶,失踪千年的秘色瓷才重新回到公众视野。
法门寺的考古发掘成果,为秘色瓷的判断建立了标准。随后,考古学家发现在吴越钱氏家族墓葬、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北宋周王赵祐墓、辽陈国公主墓、辽圣宗贵妃墓等皇室墓葬中都有秘色瓷出土。近年来,青釉秘色瓷的烧制技术也逐步被恢复掌握,浙江省慈溪市启动了秘色瓷的研究复烧,秘色瓷将得到“重生”。
华美琉璃,见证古丝路文明繁荣
在法门寺博物馆内,一件晶莹剔透、花纹装饰繁复的八瓣团花描金蓝琉璃盘吸引了游人驻足参观。这件来自西方的古代琉璃器见证了一千多年前中西方经贸文化交流的兴盛。
在法门寺地宫众多出土文物中,有20件来自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它们随丝绸之路上的商旅由遥远的西方传入中国。八瓣团花描金蓝琉璃盘就是其中的一件。
考古学家们发现,这20件琉璃器中,有近三分之二属于典型的伊斯兰琉璃器,有2个瓶子和2个直筒杯混合着东罗马和萨珊波斯的风格,还有1组茶盏茶托和2个浅色圈足盘是中国样式。其中,中式风格的琉璃器应是专门针对唐人喜好而定制生产的,可见当时东西方贸易往来已相当频繁。
姜捷说:“这些琉璃器中,有6件早于僖宗时期,14件属于唐僖宗供奉,由于年代存在早晚关系,我们推测它们分别代表了唐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的成果。”
“这些充满异域风格的琉璃器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又被当时的皇室供奉到佛教寺院中,这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不同文化间已经实现了高度的交流和融合。”姜捷说。
法门寺地宫珍宝、三彩陶俑……国博邀你感受“大唐风华” [快讯]
极尽工巧的何家村窖藏、法门寺地宫珍宝、三彩陶俑.......明天起,公众可到中国国家博物馆感受“大唐风华”——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共同举办的“大唐风华”展览今天下午开幕。摄:白继开 ...
《妖猫传》日文翻译谈中日文化交流:盛唐的开放对日本影响巨大 [快讯]
一部电影还是需要用世界可以接受的方式推广出去,这联系到怎样讲好中国故事的问题。这需要,同时引进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进行融合,才显示出开放的大唐想象,激发观众的大唐想象。电影《妖猫传》日文海报日本对中国,对大唐的憧 ...
【古装魔幻探案剧集《盛唐幻夜》曝片花 吴倩与郑业成共组“主仆”CP】3月25日,在北京电视节交易会上,古装魔幻探案剧《盛唐幻夜》曝光了一条片花,其美轮美奂的色彩、工业级视觉效果、《绣春刀》式凌厉动作、高甜主仆CP恋 ...
(一)盛唐之音与颜真卿毋庸置疑,大唐盛世的到来,给华夏民族带来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等等诸领域的全面发展。政治的昌明和社会的前进发展,自然会带来文化以及艺术的蓬勃发展。此间,因了大唐盛世气象的出现,当时,作为 ...
10月24日在西安一座以收藏收藏、保护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珍贵文物为主要内容的专题*佛教艺术博物馆,收藏来自福建建阳制作的七彩佛光盏的作品。这只七彩佛光钵型盏是福建省建盏工艺美术师陈旭所作。陈旭作品“七彩佛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