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生命线不能碰、小算盘不能打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题:述评:生命线不能碰、小算盘不能打新华社记者王立彬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基础国情国力“摸家底”,容不得半点含糊。针对个别地方存在弄虚作假、调查监理不尽职等行为,自然资源部16日在国新办公开通...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 题:述评:生命线不能碰、小算盘不能打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基础国情国力“摸家底”,容不得半点含糊。针对个别地方存在弄虚作假、调查监理不尽职等行为,自然资源部16日在国新办公开通报20个典型案例,表明真实性这个数据生命线不能碰,地方和部门利益的小算盘打不得。
党纪国法利剑高悬:对虚假数据说不
真实性是数据的生命线。国土调查数据成果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自然资源部党组明确,为确保调查成果真实准确,将对违法违纪行为采取零容忍和最严厉措施进行惩处,包括全国曝光。
这些案例绝大多数是由于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技术水平不符合要求或调查不认真、不负责。总体上这些问题不具普遍性。但几起具有主观故意性质的问题,反映出个别地方领导干部担心查清国土资源家底会暴露历史问题,把违法违规用地问题暴露出来,同时是打自己的小算盘,因而弄虚作假,虚报瞒报数据。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涉及的调查主体、对象和有关人员,均有明确的法律责任和纪律约束规定,对于违法违规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都有明确的追责依据。对于系统体制内人员,将依照刑法、统计法、公务员纪律处分条例、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对于作业单位,作业质量低下,甚至弄虚作假的,将依照合同法、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这一点一定要警钟长鸣。
县长责任制:工作虚实县里最清楚
据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广华介绍,目前全国2873个县级调查单元已全部完成实地调查及质量自查工作,2810个县级调查单元的调查成果已报省级开展核查,其中,326个县级调查成果已通过省级检查,正在进行国家级核查。
从《土地调查条例》等法律法规上讲,调查工作主体在县里,成果质量责任也在县里。县级初始调查成果质量合格是保障数据真实准确可靠的基础,也是保证工作进度的前提。市级核查、省级核查、国家级核查都是为了提高县级成果的真实性。县级调查是基础性、根本性、决定性的,县里最清楚哪里走到了、哪里没走到,哪里需要举证,错了该怎么改。
按照国务院部署安排,原计划今年5月底各省提交县级调查成果,考虑到市县机构改革、南方省份降雨天数和雨量超过往常,以及地震地质灾害等的影响,国务院批准将上报县级成果时间推迟到9月底。更充裕的时间,要求各地切实提高成果质量,保证数据真实准确,争取一次性通过国家级核查,为此县级人民政府必须负起责任来,主要负责人必须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来,同时要加强对县级的指导支持帮助。
山水林田湖草海:服务“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我们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基础国情国力调查,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关系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之后、迈向实现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一系列最基础的自然资源条件判断。
王广华对新华社记者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关系到编制实施未来“十四五”规划的数据基础判断。中国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强调,要把五年规划作为落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十四五”规划要成为2020年后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个有新意的规划,科学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式,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而自然资源国情是最基础“家底”。
仅以今年以来一系重大战略部署为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实施自然保护地统一设置,以及近日自然资源部等五部门印发《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决定对山水林田湖草海等统一确权登记,这些工作都对全国国土调查提出了迫切要求。
立秋已过,广袤田野生机勃勃,正孕育着秋粮丰收的希望。“过去春怕旱、秋怕涝,现在渠相连、水畅通,望天田变吨粮田。”看着田间的水稻,江西省上栗县崇德村农民黄许生打心眼里高兴。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落地,耕道改宽、渠 ...
加快推进改革 畅通金融活水——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办好自己的事系列述评之金融篇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题:加快推进改革 畅通金融活水——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办好自己的事系列述评之金融篇新华社记者李延霞、许晟、吴燕婷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血脉畅通,经济才健康有力。上半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 ...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题:畅通金融活水 激活实体经济——当前中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述评新华社记者李延霞 吴雨 毛海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发展才健康有力。近日,新华社记者奔赴多地调研,切实感受到金融活水的滋润 ...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 题:精准发力 补足短板——当前中国投资形势述评新华社记者陈炜伟、安蓓、申铖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供给。连日来,新华社派出多路基层调研小分队深入一线。走访中, ...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题:因“新”而动 向“优”前行——当前中国制造业形势述评新华社记者中国经济2019年行程过半。面对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和经济下行压力,作为实体经济核心的制造业情况如何?近日,新华社记者奔赴多地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