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袋换隐私?垃圾袋发放机APP存在两大违规行为
“垃圾袋换隐私”需要有个说法日前,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江干区曙光之城小区的郭女士称,小区里领垃圾袋的机器换了,原来是刷卡领取的,从7月份开始要先下载安装APP才能领垃圾袋。郭女士发现安装的APP不仅要开放手机通讯...
“垃圾袋换隐私”需要有个说法
日前,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江干区曙光之城小区的郭女士称,小区里领垃圾袋的机器换了,原来是刷卡领取的,从7月份开始要先下载安装APP才能领垃圾袋。郭女士发现安装的APP不仅要开放手机通讯录、照片库等涉及用户隐私的权限,注册时也需要与手机号和家庭住址绑定。不少业主质疑:“我的个人隐私,就值一卷垃圾袋?”
近年来,许多地方为了推行垃圾分类,想了不少办法,其中就包括免费发放垃圾袋。杭州这种智能垃圾袋发放机,就是由街道主导、社区配合,组织企业在各个小区进行安装。“垃圾袋换隐私”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是有关部门授权发放垃圾袋的企业收集用户信息数据。出于隐私泄露的顾虑,一些居民拒绝开放手机权限,主动放弃领取垃圾袋,这显然不利于垃圾分类工作。
从报道来看,该APP至少存在两处违规。
其一,涉嫌过度收集信息。我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手机通讯录和照片库等,都属于用户的个人隐私,与领取垃圾袋无关。
其二,涉嫌变相强迫授权。今年1月起,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明确要求“不以默认、捆绑、停止安装使用等手段变相强迫用户授权”。然而杭州这款垃圾袋发放APP,用户一旦选择拒绝开放隐私权限,安装过程就会立即停止,这种做法实质上就是要挟用户,属于专项治理的对象。
“垃圾袋换隐私”不能止于公众的质疑猜测和企业的自说自话,有关部门必须介入调查,给公众一个说法。根据《网络安全法》,网络运营者、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提供者侵害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视情形处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直至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营业执照。只有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处罚力度,才能倒逼网络运营者敬畏个人信息,恪守法律边界。(张淳艺)
有读者爆料,小区里领垃圾袋需要手机装APP,还要开放很多隐私权限,记者实地体验发现确实如此运营公司称已进驻杭州超过1000个小区,将跟进隐私问题;是否涉嫌侵犯用户隐私,看看律师怎么说。你留意过家里垃圾袋的领取方式吗?家住 ...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新闻分析:语音助手“窃听门”再次敲响隐私保护警钟新华社记者彭茜智能手机内置的语音助手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亲密伙伴,大家习惯于让它完成报时、查询天气等日常任务甚至与它聊天解闷。然而,近期多 ...
新华社华盛顿7月24日电 综述:脸书为“堵”侵犯用户隐私丑闻支付“天价罚金”新华社记者许缘 邓仙来美国司法部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24日发布联合声明,同意与脸书公司就保护用户隐私达成一项为期20年的和解协议,内容包 ...
16万余份简历遭泄露,一份填满详细个人信息的简历出售价格仅为5~6元。近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审理了一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该案中,有“内鬼”参与倒卖简历,里应外合;也有人非法进入招聘平台账号 ...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 题:大量泄露、低价倒卖、“窥探”隐私——简历安全如何保护?鲁畅、吉宁、陈钟昊简历屡遭大规模泄露、找工作落入招聘陷阱、修改简历却成“离职预警”……记者调查发现,公民重要的个人信息——简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