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瞄准“高精尖特” 角逐全球行业领军者
新华社太原8月1日电太钢:瞄准“高精尖特”角逐全球行业领军者新华社记者魏飚走进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的精密带钢生产车间,看不到多少操作工人。一卷原始的钢带放进轧机里,轧辊就会像擀面杖一样把钢带...
新华社太原8月1日电 太钢:瞄准“高精尖特”角逐全球行业领军者
新华社记者魏飚
走进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的精密带钢生产车间,看不到多少操作工人。一卷原始的钢带放进轧机里,轧辊就会像擀面杖一样把钢带从厚擀薄。生产出来的一卷卷钢材,展开后比一张普通白纸还要薄,用手就能撕开,人们称之为“手撕钢”。
“手撕钢”是太钢生产的一款不锈钢箔材。由于工艺控制难度大,这种产品长期被日本、德国等国家垄断。目前国际市场上多为厚度0.05毫米的软态不锈钢,宽度为350毫米到400毫米之间。而太钢研发的“手撕钢”厚度仅有0.02毫米,宽度却达到600毫米。目前太钢的“手撕钢”已实现批量生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柔性折叠屏等领域。
太钢精密带钢轧制作业区主管段浩杰说,“手撕钢”附加值高,是“论克”卖的。一片A4纸大小的“手撕钢”,市场价格为400元。
不过,“手撕钢”的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据介绍,太钢研究团队利用一年多时间,攻克175个设备难题,452个工艺难题,经历了700多次失败……“‘手撕钢’在攻克轧制、退火、高等级表面控制、性能控制四大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取得突破,最终研制成功走向市场。”段浩杰说。
“手撕钢”是太钢产品创新的一个缩影。太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祥明说,太钢立足创新领跑高质量发展,精心打造不可缺少、无可替代的高端精品,提供别人干不了、干不好的产品和服务,在“毫厘”之间下足“绣花”功夫。
被誉为“黑色黄金”的碳纤维新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但其核心技术长期被少数国家封锁和垄断,国内相关材料需求常常陷入“无米下锅”的境地。面对迫切需求,太钢又将创新瞄准高端碳纤维这一转型升级产品。
为攻破难题,太钢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强强联手,实现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2014年,太钢生产出第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T800H碳纤维产品。目前,太钢高端碳纤维二期工程已经建成投产,关键设备实现了百分之百国产化,并掌握核心制备技术。
太钢生产的另一种名为磁轭钢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水电工程领域,俗称“水电钢”。其整块钢板的平整度小于1毫米,也同样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从“手撕钢”到碳纤维,再到“水电钢”,处处可见太钢的“绣花”功夫。在最薄、最轻、最硬、最特殊的产品性能上展开竞争,是太钢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目前,太钢已初尝高质量发展的“甜头”:年利润由2016年的12.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43亿元,再到2018年增至53亿元,创下了十年来最高,名列全国钢铁行业前茅。
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太钢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每年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始终保持在5%左右,每年在预算中安排3000万元资金,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还先后与国内外4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学研联合实验室……
为了鼓励创新,太钢出台了容错机制,明确提出试验失败的损失不计入考核。同时,出台了员工薪酬与产品市场价值挂钩等激励制度。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太钢不锈冷轧厂连轧作业区班长牛国栋说,企业创新“每天改变一点点,就会进步一点点”。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高祥明说,近年来,太钢成功研发出的“笔尖钢”“手撕钢”、高铁用钢、核电用钢、高端碳纤维等一大批“高精尖特”产品集群,是企业坚持创新的结果。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角逐全球行业领军者,正成为太钢发展战略的核心和企业文化的基因。
新华社伦敦7月31日电(记者张家伟)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7月31日发布全球最佳留学城市排名,伦敦位列第一,北京和上海进入全球排名前40。QS最佳留学城市排名包括全球120个城市,排名指标主要包括城市拥有大学的数量及其在世界大 ...
(新华视点)虚假宣传、难以追责、监管乏力——家教行业乱象调查新华社广州7月31日电 题:虚假宣传、难以追责、监管乏力——家教行业乱象调查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郑天虹、刘娟、宋佳正值暑期,家教生意更为走俏,一些机构甚 ...
7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电影院线银幕总数跃居世界第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609.8亿元,比2012年增长1.9倍;电影院线拥有银幕60079块,比2012年增长3.6 ...
“建立严格的法律责任制度,对违反《疫苗管理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从重追究刑事责任,货款不足50万元的按50万元计算。”30日,在国家药监局主办的“《疫苗管理法》颁布法规解读宣贯研讨会上”,该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吴丽雅 ...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记者鲁畅)26日至28日,2019海外人才创业大会(OTEC)在北京市朝阳区举行。历时3个月,23个创新项目从国内外17个赛区的800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会师”总决赛。这些项目多数聚焦“高精尖缺”。来自德国柏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