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法院对这类案件零容忍
记者对话最高法大法官: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人民法院对这类案件零容忍聘用的“色狼教师”猥亵儿童,培训机构要承担什么责任?组织未成年人在娱乐场所从事陪侍等违法活动构成什么犯罪?对侵害未成年人的罪犯宣告“从业禁止令”有...
记者对话最高法大法官: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人民法院对这类案件零容忍
聘用的“色狼教师”猥亵儿童,培训机构要承担什么责任?组织未成年人在娱乐场所从事陪侍等违法活动构成什么犯罪?对侵害未成年人的罪犯宣告“从业禁止令”有哪些作用?如何督促离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履行抚养义务?如何切实解决“困境儿童”中的困难?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发布典型案例,聚焦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少年司法制度创新,中国之声记者孙莹 独家专访最高人民法院胡云腾大法官,进行解读。
人民法院对于此类案件零容忍
典型案例显示,上海一家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设立的办学中心聘请的老师赵某,多次、长时间对学习书法的8岁女童李某进行猥亵,被以猥亵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且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五年内禁止从事教育及相关工作。李某认为教育投资公司违法聘用有猥亵儿童前科、无资质的赵某,是猥亵儿童的帮凶,将其告上法院索要民事赔偿。法院判决被告公司用人“失察”,放纵猥亵发生,支付原告精神损失赔偿金3万元。二审法院调解结案。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胡云腾分析:“在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不仅被害人的身体遭受到伤害,而且会使他们的心理和精神也受到严重伤害。赔偿未成年被害人的康复费用,既包括身体康复费用,也包括精神康复费用,所以,相关法院判令聘用‘色狼教师’的培训机构,承担赔偿未成年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金,对于提醒、警示相关教育培训机构依法履行雇人、管人职责,防范侵害未成年人权益具有示范意义。”
典型案例显示,被告人赵某、谭某、谭某某等人以卖化妆品,月薪两、三千元为由,诱骗13岁至16岁少女离开自己生活的城市,到其他城市文化宫内的KTV从事有偿陪酒、陪唱。法院以拐骗儿童罪、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对三名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胡云腾分析:“组织未成年人到娱乐场所从事陪侍服务,这种行为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一是危害社会治安管理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二是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和健康权,三会使他们处于可能遭受侵害的风险之中,还有可能诱使这些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对这类行为必须依法惩处,情节严重的,要按照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论处。”
典型案例显示,利用给15岁女生进行补课的便利实施猥亵的林某,被以强制猥亵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同时被宣告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三年内禁止从事教育及相关工作。胡云腾分析:“本次发布的全国首例性侵类宣告从业禁止案件,对于推动构建涉性侵人员的信息库,加强相关行业入职人员的审查管理,也是全国法院的首创案例,对于减少这些有性侵前科劣迹人员的再犯机会,降低未成年人被侵犯的风险,也具有积极意义。”
胡云腾表示:“发布这些案例就是要表明人民法院对于此类案件零容忍的坚决打击立场,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护、撑起一片清澈湛蓝的天空。”
胡云腾:让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比父亲更有力量,比母亲更为慈祥
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也是夫妻感情的纽带,而家庭应该是孩子的港湾,如果这个港湾出现了问题,最受伤害的往往就是未成年人。在最高法司法案例研究院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有三起涉及家事审判,有两起涉及困境儿童问题。少年司法制度究竟该如何创新,来帮助、救助这些孩子?继续来了解胡云腾大法官的分析。
从实践中看,少年、家事审判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最高法大法官胡云腾分析:“比如,变更儿童的抚养权以后,其父母是否如何履行抚养义务?在监护人没有监护能力的情况下,或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履行财产监护职责的时候,未成年被监护人的财产权如何保护?又比如,父母双亡的孩子谁来监护,谁来保护他们的权利?”
最高法司法案例研究院发布的典型案例显示,法院在调解解决变更抚养权纠纷后,委托观护员开展判后社会观护工作,督促孩子的父母尽职履行抚养义务。这项制度使得与家人矛盾升级、被学校勒令退学、数次被送至行为矫治学校、四处流浪的小兵,与父母关系得到改善,对生活更加自信,并重归校园,步入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8岁丧母、10岁丧父的小乔,愿意跟外租父母一起生活,但父母留给她的30万存款由居委会指定的监护人叔叔保管,最后法院准许了案外人担任监管人的协议;在一起离婚案中,为保护身患疾病的幼童的权益,法院首创儿童权益代表人机制,聘请妇儿干部以及青少年社工作为:儿童权益代表人,参与诉讼。涉案儿童得到了来自父母的完整关爱。
胡云腾分析:“通过指定社会组织监护和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让第三人担任相关儿童权益的代表人,这些都是法院进行少年家事审判改革的成功探索,有关的改革探索经验,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打开了‘一扇窗’,对于推进少年家事立法的完善,构建符合少年家事审判特点和规律的审判体系、机构、组织和程序,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针对“事实孤儿”和亲生母亲虐待儿子的典型案例,胡云腾说:“在审判实践中,最让人心疼的就是陷入困境中的孩子们,他们有的是‘事实上无人抚养儿童’,有的是被亲生父母长期虐待的孩子,需要切实解决他们获得救助的法定程序。论坛发布的相关案例,通过宣告离家出走的监护人失踪或死亡,解决监护人资格撤销及撤销后的未成年人安置问题,从而让孩子得到有效扶助;或者通过指定村委会作为监护人,相关法院的审判创新,为这些可怜的孩子走出困境贡献了司法智慧。”
胡云腾强调,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呵护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要始终贯彻优先保护、特殊保护和重点保护的政策价值取向,要群策群力,让保护未成年人的“政法工作一条龙”和“社会工作一条龙”都共同发力。
胡云腾:“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无死角,无灯下黑。对严重侵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严厉惩治。让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比父亲更有力量,比母亲更为慈祥。”(记者孙莹)
原标题:微信请假可以吗,能做证据吗?记者采访了20多家企业,没有一家对电子考勤有明确规定;而因微信请假、软件打卡等引发的纠纷却不时发生——【焦点】旷工还是准假,电子考勤说了能算吗?“电子考勤记录不能当证据,那我还能拿啥 ...
最高法:对性侵害儿童犯罪性质情节极其恶劣、后果极其严重的坚决依法判处死刑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记者罗沙)最高人民法院24日发布了4件性侵害儿童犯罪典型案例。最高法刑一庭负责人表示,性侵害儿童犯罪严重损害儿童身心健康,严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人民法院对此类犯罪历来坚持零容忍的立场,对犯罪性质 ...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记者罗沙)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23日在地处江苏南京的最高法第三巡回法庭开展首次巡回审判,公开开庭审理上诉人王业慈与被上诉人徐州鹏程水泵厂等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系列五案。 ...
新华社成都7月20日电(记者孙少龙)记者从20日在成都举行的全国法院贯彻落实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精神专题会议上获悉,最高人民法院将健全初任法官常态化选任机制,探索建立跨地域遴选机制、及时遴选和员额递补机制,促 ...
新华社海口7月20日电(记者刘邓)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19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2019·雷霆风暴”集中公开宣判特别行动,海南全省13家法院分别对25宗黑恶势力犯罪案件218名被告人集中公开宣判。此次集中公开宣判的25宗案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