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族资产解冻?新电信骗局套路有多深?
新华社南宁6月26日电 题:为民族资产解冻?新电信骗局套路有多深?新华社记者吴思思“我们这个单子有四个项目,是非常可靠的。还有6万个亿的款项在银行,我们要把款项接到手,改变我们的一生!”这条语音是广西百色市公安机关在...
新华社南宁6月26日电 题:为民族资产解冻?新电信骗局套路有多深?
新华社记者吴思思
“我们这个单子有四个项目,是非常可靠的。还有6万个亿的款项在银行,我们要把款项接到手,改变我们的一生!”
这条语音是广西百色市公安机关在打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中截获的线索。发布这条语音的犯罪人在多个微信群内散布的“改变一生的四个项目”,其实正是从百色市凌云县的诈骗团伙处得到的虚假信息。这样的信息通过微信传递给全国各地的人,让他们缴纳一定费用,然后就静静等候着“项目接到手”后,十倍百倍的“分红”回报。
早在20世纪80、90年代,凌云就出现类似的“民族资产解冻”案,俗称“四六箱”。当时的诈骗分子神秘兮兮地编造了一出“国民党某军官留下大量财宝,锁在‘四六箱’中,国家要开发却没有能力凑足资金,因此决定在民间募资”的故事,以“缴纳一定款项就可以获得数十倍回报”的利益诱惑进行诈骗。
没想到同样的低劣诈骗故事会卷土重来。仍旧是有一笔款项,仍旧是缴纳低额的资金换取高额的回报,不同的是,诈骗分子为这类诈骗披上了“精准脱贫”“军民融合”等政策新外衣。
从今年1月开始,公安部就先后公布了104个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虚假项目和组织,包括“全国民族资产解冻委员会”“中华民族扶贫基金会”“国家物联网项目”等名目,迷惑性极大。
“这类诈骗案件手法并不复杂,上层的犯罪团伙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利用国家的政策,用PS制作假文书,有的伪装成领导去打电话,还有专门去办理‘领导’伪装地的电话卡和银行卡,有的负责洗钱。”百色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黄文科说。
在以前,“民族资产解冻”诈骗案主要是一对一、面对面实施,传播范围小。如今通过网络“助力”,诈骗活动范围广布全国,并逐渐向非接触性诈骗转变。在公安部门侦办的多个专案中,涉案地遍及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河北等25个省市,受骗群众更是多达百万余人。
层层传播的背后,“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的代理人起了关键作用,这些被顶层诈骗分子称为“猪头”的代理人,完成了犯罪活动实施。
“这些中间代理人是上游诈骗分子发展联络人员、吸收转划资金的人。他们配合上游诈骗分子,组建微信群,大肆发展会员,以办证费、手续费、保证金等名目骗取会员资金,并将骗取的资金转至诈骗分子指定的银行账户。”百色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荣虎说。这些中间代理人手中掌握大量微信会员信息,少的群组会员有几万人,多的高达40、50万人,也正是因为庞大的基数,才使得“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能“以小博大”:每笔款项个人缴纳的钱或许并不多,但一次“筹款”往往能筹措到上千万、甚至上亿的金额。
李荣虎认为,尽管有些中间代理人客观上也是受害人,主观上也不存在欺诈意向,但他们仍然给上下游诈骗分子实施电信诈骗提供了助力。除了瓦解顶层诈骗团队,对中间代理人的处理也是根治此类诈骗案件,塑造诚信社会的重要环节。
“在针对代理人的打击中,我们认定了三种犯罪情形,一是明知诈骗犯罪活动还提供资金支付结算账户、帮助诈骗分子转移犯罪所得的,以诈骗犯罪共犯论处;二是以此名义开展收费活动,同时隐瞒、截留、挪用资金的,以诈骗罪来打击;三是代理人不知犯罪活动事实,但大肆发展会员,未尽核实义务而发送诈骗分子信息到微信群内的,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加以打击。”李荣虎表示,“只有严厉惩处代理人的犯罪行为,才能有效实现全方位全链条的打击,遏制此类犯罪蔓延。”
“我在网上看到他们的广告,就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去看看,没想到半小时就亏了2000元。”赵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赵先生所说的是网上一种被称为“微交易”的投资模式,又被称作“微盘”。宣称只用手机微信扫一扫就可以参与股票 ...
新华社曼谷6月25日电(记者汪瑾)中国驻泰国大使馆25日发布信息,提醒在泰中国公民注意防范电信诈骗。提醒信息说,近日,多名在泰中国公民反映,有不法分子冒充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向其致电,谎称接电人护照等证件到期需延期或补办、 ...
新华网6月2日电(记者袁晗 刘厦 关心)“想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赚钱吗?诚邀您兼职刷单,按条结算,日入百元不封顶。”…… 类似这样宣称“工作轻松,报酬丰厚”的兼职广告在网上随处可见。在网络上有一种兼职刷单的陷阱,通过 ...
浙江打掉“套路贷”涉黑恶团伙53个 查扣非法资产近3.79亿元
新华社杭州6月19日电(记者唐弢)记者18日从浙江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中央督导组进驻浙江以来,截至6月14日,浙江共打掉“套路贷”涉黑恶团伙53个,抓获涉案人员1013人,破获案件1415起,查扣 ...
电信诈骗近年来比较多见,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接过诈骗电话或者诈骗短信、微信,诈骗手段也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从最早的“猜猜我是谁?”,到后来的“重金求子”,还有假冒公检法等等,真是让人防不胜防。所以在这里提醒您,最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