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拖堂引发学生不满 中小学生的“课间10分钟”不容侵占
原标题:中小学生的“课间10分钟”不容侵占近日,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因为缩短晚自习课前的休息时间,引发了学生的强烈不满。据媒体报道,学生在校园内张贴了两封致学校领导的公开信,其中一封“向学校提出严正抗议”。虽然,对...
原标题:中小学生的“课间10分钟”不容侵占
近日,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因为缩短晚自习课前的休息时间,引发了学生的强烈不满。据媒体报道,学生在校园内张贴了两封致学校领导的公开信,其中一封“向学校提出严正抗议”。
虽然,对大多数中小学校来说,“缩短晚自习课前的休息时间”不可能普遍存在,因为当下的大多数中小学校尤其是小学,都不是寄宿制学校,但是,中小学生的“课间10分钟”常常被侵占以至于有名无实,却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本来,“课间10分钟”是中小学生最欢迎、最喜爱、最需要、最享受的美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生除了上一下厕所,还可以喝喝水、聊聊天、做做游戏、看看课外书,或者呼吸一下室外的新鲜空气,望望蓝天、白云、绿树、鲜花,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
然而在一些中小学校,学生的“课间10分钟”已经严重缩水:或干脆被学校缩短成了5~6分钟,这样,一天内就可以凑足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时间,每周至少可以比其他学校多出5节课;或被前一节课教师拖堂、后一节课教师提前上课,不声不响地给压缩掉了;或被班主任以安全保障、班风建设的名义,将学生限制在教室内看书、订正作业,轻而易举地将其取消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课间10分钟”既然属于学生,就应该实实在在地还给学生。否则,所导致的后果很可能不堪设想,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首先,侵占学生的“课间10分钟”很可能会埋下安全隐患。如果学生的“课间10分钟”能够得到保障,学生们就可以从从容容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反之,学生就不得不抓紧时间,拔腿就跑,因为慢了就来不及准时进教室,就很有可能被教师教育甚至训斥。大家都抢时间赶速度,就容易出现拥堵、碰撞、挤压、摔倒、踩踏等现象,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容易引发各种矛盾或纠纷。
其次,侵占学生的“课间10分钟”很可能会伤害学生身心。一是伤害学生的身体。学生坐了整整一节课,大多数是需要上厕所的。长期憋尿,肯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这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如果憋尿时间比较长,胆小的学生又不敢向教师报告,就容易“尿裤子”。二是伤害学生的心理。“课间10分钟”只剩下了6分钟甚至更少,学生就会觉得正常需要的上厕所、休息、调整的权利被无情地剥夺了,其内心的委屈、不满、失望等可想而知。
第三,侵占学生的“课间10分钟”很可能会降低教学效益。教师希望通过抓紧课堂教学时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是值得赞扬的。但是,指望通过压缩、占用学生的“课间10分钟”来提高学科教学效益,结果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其一,学生来不及收拾、整理前一节课的课本和学具,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准备好后一节课的课本与学具,只好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其二,因为前一节课与后一节课之间几乎“无缝对接”,学生的身心得不到休息与调整,总是处于紧张与疲劳状态。
最后,侵占学生的“课间10分钟”很可能会影响师生关系。理智、高明的教师善于通过人格魅力、教学艺术等,吸引学生“亲师”“信道”。事实证明,几乎没有哪一位学生喜欢拖堂或提前上课的教师。有些时候,特殊情况下,教师偶尔拖了堂或提前上了课,学生们大多是不会计较的。但是,如果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蚕食”、侵占学生的“课间10分钟”,并且形成了常态,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师生之间就容易产生距离甚至隔阂了。
此外,侵占学生的“课间10分钟”还可能会让同事为难。前一节课的教师拖了堂,后一节课的教师往往会很为难。以是否让学生上厕所为例,让学生去吧,一是自己所任教的学科课堂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二是学生去上厕所经过其他班级教室前,很可能会对其他班级的正常教学构成干扰;三是让学校管理者和其他教师看到后,误以为自己违反了课堂教学常规。不让学生去吧,又于心不忍。如果不允许,万一学生尿了裤子,或者因为长期憋尿伤害了身体,责任该由谁来承担?
总之,在中小学校里,侵占学生的“课间10分钟”问题多多,值得相关学校管理者以及广大教师高度重视,并认认真真地立即行动起来,坚决反对、自觉拒绝侵占学生“课间10分钟”的一切做法与行为,让它真正属于学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张建国 作者为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教师)
漫画/高岳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这是鲁迅的童年记忆。在传统印象中,教师的形象从来和戒尺密不可分。然而,当有媒体鼓励“将戒尺还给老师”,呼吁教师的管教权时,老 ...
闪亮的名字,绚丽的青春——记2019年“最美高校辅导员”“最美大学生”(下)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 题:闪亮的名字,绚丽的青春——记2019年“最美高校辅导员”“最美大学生”(下)新华社记者胡浩、孙少龙把汗水汇聚,去浇灌五彩的花朵。是老师,为年轻的水手护航。为切实引领青年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中宣 ...
闪亮的名字,绚丽的青春——记2019年“最美高校辅导员”“最美大学生”(上)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题:闪亮的名字,绚丽的青春——记2019年“最美高校辅导员”“最美大学生”(上)新华社记者孙少龙、胡浩把梦想融合,去未来的大潮中搏击。是青春,带来无限远方。新中国成立70周年,恰五四运动百年。为切实引 ...
5月30日,陆晓泉(右)与王超平在田埂上查看水稻插秧情况(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摄新华社长春6月12日电题:大学生种田让农民“老把式”开了眼——吉林长白山下的稻田新事新华社记者陈俊、段续、邵美琦初夏时节,中原地区 ...
新华社突尼斯6月9日电(记者黄灵)的黎波里消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基会)驻利比亚办事处9日发表声明说,4月初开始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南部爆发的武装冲突已造成当地至少12万名学生被迫停课。声明说,由于战事持续,利比亚民族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