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贫困重生态 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各地7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道之三70年艰苦奋斗、70年锐意进取,甘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8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8200亿元,较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了600多倍。近年来,甘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
各地7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道之三
70年艰苦奋斗、70年锐意进取,甘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8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8200亿元,较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了600多倍。近年来,甘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较高增速,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成为支柱产业,形成了稳定的“三二一”产业结构。
二是脱贫攻坚迈出坚实步伐。甘肃长期都在同贫困作斗争,我国区域性扶贫开发的实践就源于甘肃。截至去年底,甘肃全省累计减贫581万人,贫困人口减少到11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3.2%下降到5.6%,75个贫困县中有36个实现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扩大开放构建新的格局。“一带一路”建设是甘肃面临的最大机遇。立足区位优势,积极抢抓这一机遇,深度融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依托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构建了陆路海路贯通联动、文化经贸相互促进的开放格局,对外合作交流逐步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
四是基础设施条件更加完善。新中国成立前全省只有4000公里能通汽车的公路,如今公路总里程已超过14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242公里,14个市州全部通高速公路。铁路、民航事业快速发展,高速铁路达到1153公里,通航机场已有10个,基本建立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五是生态建设有了明显进展。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70年来,全省上下大抓生态建设,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和沙化、荒漠化治理,森林覆盖率由2.6%提高到11.3%。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标本兼治,在集中整治生态问题的同时,积极做好转方式、调结构的文章,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逐步走上绿色发展崛起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六是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1949年,全省人均收入只有90元左右,2018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29000多元和8000多元,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的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甘肃70年来取得的显著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现在,甘肃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要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视频剪辑/王莹 资料来源:国新办发布会、新华社)
第一期 【短视频】新时代“赶考”路 河北走得稳稳的!
第二期 【短视频】改革创新路,广东越走越宽广!
抵御零下60摄氏度严寒 严格保护界江生态环境——揭秘中俄合建的首座跨界江公路大桥
5月31日拍摄的中俄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界河公路大桥。当日,中俄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界河公路大桥合龙。新华社记者 王建 摄5月31日,中俄双方建设者合力将螺栓安装到合龙块上后握手。新华社记者 王建 摄新华社哈尔滨6 ...
新华社兰州6月3日电 题:夯基础、铸产业、真脱贫——甘肃构建产业扶贫“四梁八柱”新华社记者姜伟超“有这些‘宝贝’在,今年一定能脱贫。”看着自家牛棚里体格健硕、毛色光滑的18头肉牛,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峡口镇党家墩 ...
新华社兰州5月31日电(王博、黄闽江)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今年回收的红外相机视频资料中,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大规模活动的影像。画面中,成群的白唇鹿沿着高山草甸前行,数量达100多只,它们长途跋涉、 ...
原标题:超200起违法线索给黄河生态埋雷发展与保护矛盾催生的黄河生态破坏案件持续居高不下,黄河河道和湿地生态面临无序的严重破坏,黄河生态治理正进入“啃硬骨头”的“深水区”。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仅黄河河南段,破坏黄河 ...
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消息,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29日指出,2018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整体稳中向好。但辽东湾、渤海湾等局部海域污染依然突出,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改善不明显。总体来看,海洋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