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球塑料污染转嫁模式“亮剑”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题:向全球塑料污染转嫁模式“亮剑”新华社记者杨骏塑料垃圾污染是全球公认的环境问题。近日在瑞士召开的《巴塞尔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上,全球180多个国家对公约做出修订,决定将塑料垃圾列入进...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题:向全球塑料污染转嫁模式“亮剑”
新华社记者杨骏
塑料垃圾污染是全球公认的环境问题。近日在瑞士召开的《巴塞尔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上,全球180多个国家对公约做出修订,决定将塑料垃圾列入进出口限制对象。这一“限塑令”是向塑料垃圾出口行为的“宣战”,更是向全球塑料污染转嫁模式的“亮剑”。
长期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常常出于对处理成本等因素的考虑,把混合有毒塑料垃圾打上“可循环利用”的标签出口到发展中国家。但实际上,这些垃圾或难以循环利用,或根本未被回收,而是被倾倒、焚烧或进入海洋,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根据修订协议,发展中国家将首次获知进入其领土的塑料垃圾信息,并有权拒绝塑料垃圾进入。这意味着,发达国家“偷偷”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塑料垃圾将成为历史。
这一“限塑令”协议获得了与会代表压倒性支持,仅美国、阿根廷、巴西以及化工和塑料行业等少数派反对。总体来看,《巴塞尔公约》修订后对美国的影响最大,因为新措施将禁止尚未批准公约的国家出口列入清单的垃圾。美国虽于1990年签署了该公约,但国会却迟迟未予以批准生效,因而美国至今仍是这一重要环保公约的“局外人”。有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向发展中国家出口15.7万个装有塑料垃圾的大型集装箱。而修订协议2021年生效后,美国可能将不得不自行处理其塑料垃圾。
“偷偷”出口塑料垃圾的行为体现了一些发达国家的自私自利和虚伪。这些国家享受生产和消费的利益,却将回收和处理垃圾的义务“甩锅”给发展中国家,有时甚至对后者横加指责,让发展中国家为全球环境的恶化“背锅”。
将塑料垃圾污染转嫁他国,最终埋单的是全人类。地球村各国是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共同体,污染转嫁并不能确保独善其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显示,每年产生约3亿吨塑料垃圾,其中超过800万吨的塑料进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高达每年80亿美元。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会逐步破碎并形成大量微塑料颗粒,其中含有和吸附的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累积,最终可能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
新修订的《巴塞尔公约》让全球明确,塑料垃圾出口与回收,不能成为一些国家转嫁污染的借口。
去年新年伊始,中国全面禁止进口对环境污染风险高的废塑料、钒渣等24类固体废物。中国率先对包括塑料垃圾在内的“洋垃圾”说不,让当前固体废物的全球流转模式起了变化。
作为垃圾输出国的美国等发达国家,不能再像以往一样,把自己的问题推给别人,而应反躬自省,切实解决自身垃圾过剩的问题。同时,各国须承担起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更好地开展国际合作,助力发展中国家应对垃圾处理循环利用难题,从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构建清洁美丽世界。
新华社日内瓦5月13日电综述:全球“限塑”行动升级塑料垃圾再难“偷偷”出口新华社记者刘曲经过两周讨论,来自约180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名代表在日内瓦对《巴塞尔公约》做出修订,决定将塑料垃圾列入进出口限制对象。这意 ...
新华社墨西哥城5月10日电(记者吴昊)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市议会9日以51票赞同、1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一项提案,墨西哥城将从2020年起禁止使用和分销一次性塑料袋、吸管和餐具等塑料制品。这项名为《固体废弃物法》的改革 ...
新华社华盛顿5月9日电(记者周舟)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环保植物性材料,其隔热性能优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未来有望成为制造一次性咖啡杯等用品的替代材料。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9日发表公报说,这种环保材料主要由植物纤维素 ...
新华社华盛顿5月7日电(记者周舟)美国能源部7日宣布,将拨款6亿美元给美国克雷公司和超威半导体公司,以研发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其浮点运算速度可超过每秒150亿亿次,预计2021年交付。这台命名为“前沿”(Frontier) ...
新华社巴黎5月6日电 综述:全球百万物种濒临灭绝 生物多样性保护亟待变革新华社记者陈晨联合国6日在巴黎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约百万物种面临灭绝威胁,人类活动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不过,只要从地方到全球各个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