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叫国际道义!中国接力守护流浪的阿富汗文物
"ANATIONSTAYSALIVEWHENITSCULTURESTAYSALIVE"(文化在,则国家存)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展入口处,模拟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入口建筑造型的展板上写着这样两行英文。图为镌刻在阿富汗国家博物...
"A NATION STAYS ALIVE
WHEN ITS CULTURE STAYS ALIVE"
(文化在,则国家存)
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展入口处,模拟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入口建筑造型的展板上写着这样两行英文。
图为镌刻在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门前的标语。(图片来自网络)
展厅内,231件(套)阿富汗国宝级文物blingbling闪花眼睛。黄金王冠、宝石吊坠、青铜塑像、牙刻壁饰、玻璃彩皿……实在是太惊艳了!
这些文物的原料、造型、工艺无不体现着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等不同时代诸多文明的特征。阿富汗被称为“东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在这批国宝身上得到完美呈现。
“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 ”展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图片来自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官微)
2017年3月,这批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贝们首次亮相中国,最早在故宫博物院展出,展览主题为“浴火重光”,寓意这批国宝历经阿富汗战争和国家动荡等考验后浴火重生、再现光彩。
此后至今,这批珍贵文物先后在中国的敦煌、成都、郑州、深圳、长沙等地博物馆“接力”展出,在清华大学已经是第七站。
2018年5月25日,“阿富汗国家宝藏”郑州站展览在郑州博物馆开幕。新华社发(李嘉南摄)
据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首席策展人阿伊努丁·赛达喀特介绍,这231件(套)馆藏品代表了巴克特里亚王国和贵霜帝国等时期的珍贵文物。
2017年,赛达喀特亲自护送这批藏宝前往故宫博物院。在故宫展出期间,每天有8000多名观众前来参观,领略阿富汗的历史和文化。在欣赏珍宝的同时,观众也为它们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命运和守护者的坚持而唏嘘感佩。
这是2017年3月17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拍摄的展览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长年战乱中,阿富汗境内众多历史古迹、文明瑰宝被毁。
2001年,塔利班不顾国际社会反对,一意孤行地毁掉了巴米扬的两座巨型佛像,震惊世界。如今,大佛的轮廓还依稀可见,但佛身早已消失无踪。
左图是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被毁前的资料照片(日期不详)。右图是2001年3月26日,一些塔利班武装人员站在被彻底摧毁的巴米扬大佛前。新华社发
而阿富汗国家博物馆作为阿国内规模最大、展品最多的博物馆,也在战火中遭到严重破坏。为保护文化遗产,博物馆职员拼尽全力,将大批珍贵文物多次藏匿、转移。
图为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新华社发
在与中国公众见面前,这批阿富汗国宝从2006年起开始世界巡展,辗转法国、意大利、荷兰、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等国的20多家博物馆,以巡展的形式加以保护。
2017年6月,在故宫博物院的展览结束后,这批珍宝按原计划将赴美国展出,却传来美方取消展览的消息。如果不能及时为这批国宝找到下一个落脚点,它们可能不得不返回局势尚不稳定的故土,可能面临各种不测。
图为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新华社发
关键时刻,中国伸出了援手,这场国际接力变成了中国的国内接力。
在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协调下,国内多家文博机构先后接手,用在中国巡展的方式守护这份人类共同的文明记忆。
2018年12月29日,“来自阿富汗的国宝”特展亮相湖南省博物馆。新华社发(陈泽国摄)
“丝路秘宝”“文明的回响”“耀世遗珍”……各有侧重的展览主题,从不同角度展示了阿富汗灿烂的历史文化,也让更多中国观众欣赏到这些体现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瑰宝。据统计,仅在成都的展出就吸引了约40万观众。
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时,主题确定为“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器服物佩好无疆”出自中国历史典籍《穆天子传》,意为各种器具、服饰、物件、佩饰美轮美奂。
“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 ”展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图片来自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官微)
展览总策划、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告诉新华社记者,博物馆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对这批文物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梳理,用700多幅图和上万字的说明阐释其承载的文化信息,让观众更好了解东西方文明在古代阿富汗交流碰撞、交织融合的历史。
杜鹏飞说,古代阿富汗的开放和包容对当今世界仍有启发,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理念也是契合的。阿富汗文物在多个国家巡展,这也是非常好的文物外交和文化传播事件,有助于世人更好了解一个国家的文明和理念。
一名观众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欣赏来自阿富汗的文物。(图片来自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官微)
据悉,结束在清华大学的展出后,这批文物还将前往南京、香港等地继续巡展。
赛达喀特表示,非常感谢中国政府和民众对阿富汗珍宝展的支持,阿富汗文物在中国巡展是“中阿友谊的象征”。
图为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首席策展人阿伊努丁·赛达喀特。(视频截图)
历史上,中国也曾饱受战火摧残,文物遭大肆破坏和掠夺。抗战期间,为躲避炮火和敌寇掠夺,大量文物南迁。
对于阿富汗国宝的坎坷命运,中国人特别能够感同身受。“把展览当作一场国际道义的接力”“用文明的力量守护文明”……巡展期间,中国观众和网民报以极大的理解和同情,这大概就是两个文明古国的惺惺相惜。
今年4月24日,796件套意大利返还中国的文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祖国人民“相拥”。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次美好的回归。
只有在故国的土地上,在珍视文明的人民面前,它们才能发挥最大的文化价值,享有最高的尊严。
2019年4月24日,“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了700余件意大利返还中国的文物艺术品。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文化在,则国家存。”文化是一个国家共同的精神记忆。期待阿富汗早日迎来久违的和平,让这批珍宝在故土传诵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大叙事。
在“世界之巅”实现人生价值——记中国海拔最高乡邮递员次仁曲巴
新华社拉萨5月14日电题:在“世界之巅”实现人生价值——记中国海拔最高乡邮递员次仁曲巴新华社记者田金文、王学涛海拔5373米,年平均气温零下7摄氏度,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40%,气压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这里就是我国 ...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记者赵文君)记者14日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获悉,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定于6月11日至17日在湖北武汉举行,这是我国举办的第三次世界集邮展,展览规模有望创世界邮展之最,并将首次集中展出新中国邮票“全家福 ...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记者胡喆)随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完成首次真机验证,机场工作重心从基础建设阶段转向了投运通航准备阶段。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装配了多款国产先进雷达。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3所为北 ...
新华社加拉加斯5月13日电(记者徐烨王瑛)当地时间13日下午,第二批由中国政府提供的71吨民生物资抵达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西蒙·玻利瓦尔国际机场。中国驻委内瑞拉大使李宝荣向委政府转交了这批由基本药品和医疗用品组成 ...
5月18日,我们将迎来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中国的主会场设在湖南长沙,开幕式在湖南省博物馆举行。今年的主会场活动将全方位集中展示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