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奋斗的汗水挥洒在伶仃洋上——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劳动者群像
新华社广州4月29日电题:把奋斗的汗水挥洒在伶仃洋上——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劳动者群像新华社记者田建川伶仃洋上,深中通道的施工现场正“热”火朝天。45岁的冉华清正在非通航孔桥的一个墩位焊接铁板,火花四溅。黝黑的...
新华社广州4月29日电题:把奋斗的汗水挥洒在伶仃洋上——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劳动者群像
新华社记者 田建川
伶仃洋上,深中通道的施工现场正“热”火朝天。
45岁的冉华清正在非通航孔桥的一个墩位焊接铁板,火花四溅。黝黑的脸,粗糙的大手,汗水从他的额头不断渗出,后背上像泼了盆水。
一年前,从重庆丰都县的老家来到深中通道的工地后,他吃饭越来越清淡。“辣的吃不了了,心里冒火。”老冉说,海上施工没有遮挡,头上顶着大太阳,眼前冒着火星,心里头就是一个字——“热”。
尽管辛苦,老冉却自豪得很,正上大学的儿子也知道老爸干的是个大工程。
建设中的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的又一超级工程,它全长24公里,集“隧、岛、桥、水下互通”四位一体,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
“我就想着把活儿干漂亮,不留一点瑕疵。还要多挣钱养家,苦点累点都不怕,海风一吹啥辛苦都没了。”老冉话说得实在,笑得憨厚。
在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索塔平台,伸缩臂抓斗机水下深挖、淤泥清运和平台钢板焊接等多工种正同时作业,负责现场带班的邹浪在工地上来回穿梭,用对讲机进行着指挥和协调。
“在现场要组织好施工秩序,同时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措施。”邹浪说,海上施工环境恶劣,风雨、暴晒都在所难免,但工人们都心里装着“安全”二字:人身要安全,工程要安全。
去年冬天,东索塔平台进行灌注桩基混凝土施工时,遭遇暴雨。其中,最深的一根桩基要打到水下90米深,并把600多立方米的混凝土在10个小时内不间断灌注完毕。
“必须不间断施工作业,保证一次成型。否则,就会形成断桩。”邹浪说,工人们在狂风暴雨中没有一点退缩,大家心里想的都是一件事:保证施工质量。
在施工现场搭设的休息区,抽屉里摆放着藿香正气口服液、龙虎人丹等。邹浪说,海上湿气重,夏天无风时非常闷热,这是为了防止工人中暑准备的应急药品。
1986年出生的邹浪来自四川邻水县,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大的五岁,小的三岁。从去年5月进入深中通道施工后,仅回家两次,这让他总觉得亏欠家人。
“想跟老婆说,她辛苦了。”邹浪民说完,抿起嘴唇。
跟邹浪不同,周惟唯没那么多牵挂,他现在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2016年从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毕业后,周惟唯进入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现在是深中通道东锚碇标段的业主代表。
跟所有工人一样,周惟唯的特点也是“黑”。取下手表,手腕上白白的一圈痕。周惟唯开玩笑说,手表是他胳膊上的一道“护身符”。
每天跑工地,让周惟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曾经以为,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可以让我所向披靡,但到了工地,我发现需要学习的还多得很。”周惟唯说,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能真正融会贯通,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师”。
在周惟唯看来,不仅仅是自己把青春奉献给了伟大工程,伟大工程更反过来塑造了自己的品格和能力,“我无怨无悔,毫无遗憾。我为自己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的一颗螺丝钉,深感自豪。”
目前,深中通道施工顺利,工程正有序推进。西人工岛正进行暗埋段施工,伶仃洋大桥东主塔及东锚碇的施工也在有条不紊进行中,来自各个工种的近900名劳动者每天奋斗在施工的一线。
把无悔的青春奉献给超级工程,把奋斗的汗水挥洒在伶仃洋上,这是深中通道每一位劳动者的荣光。
新华社香港4月29日电题: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服务落地进行时新华社记者 张欢“香港正在争取保险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售后服务中心以提供跨境服务。”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刘怡翔日前表示。他还提及,“香 ...
他,说自己是个平凡的小人物,但却怀揣着关于粮食的大梦想,希望将“高大上”科学研究更“接地气”,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服务国家与行业需求。他,从业近5年,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与标准制定工作 ...
新华社深圳4月25日电 题:“创新轴”传动“知识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走笔新华社记者 孙飞从深圳蛇口所处的南山北瞰,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广州大学城……创新平台连珠成串,正发 ...
新华网沈阳4月15日电(记者陈梦阳)鞍山市岫岩县于家岭村村民孟庆满站在自家蔬菜大棚外,看着大棚旁边刚打的一眼深机井,脸上洋溢着笑容,眼中充满了期待。“有了这眼深机井,咱这附近几座大棚的用水就不用愁了”,他说。这眼深机 ...
新华社广州4月14日电(记者周颖、荆淮侨)4年前,香港青年李谦泰来到暨南大学读书。如今毕业在即,他决定和朋友们一起留在广州创业。“广州文化底蕴深厚,支持香港青年创新创业的氛围也浓厚,而且又是国家中心城市,综合交通基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