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网消息 出门难免会遇见意外,尤其是带孩子出门的。近日就有一3岁的男孩在火车站昏迷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孩子现在怎么样了?我们来看具体报道
中新网保定6月1日电(吕子豪 于俊亮 孙凝)河北保定“80后”胸外科医师黄飞,在北京西站路遇昏迷儿童,不顾一切冲上前去,跪地对孩子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直至120救护车到达。
据黄飞所供职的保定市第二医院透露,2018年5月25日18时许,在北京某医院进修的该院胸外科医师黄飞,准备乘火车回保定。在途经北京西站北广场时,突然看到出站口不远处围着一群人,并传出大声呼救声。黄飞毫不犹豫冲进人群看到,一名小男孩昏倒在母亲的怀中。
黄飞立即将身份证、工作证出示给现场警察,并迅速检查孩子的生命体征后发现,孩子已没有呼吸和心跳,瞳孔也开始散大。他立即跪在地上,开始为其进行心肺复苏,一次、两次、三次……
据了解,该男孩仅3岁,患有重症肺炎,父母从河南带其到北京看病。刚下火车,孩子就出现发憋,继而昏迷。
经持续15分钟救治后,救护车到达现场。黄飞向120急救医护人员交待了孩子的病情和抢救经过后,才匆匆踏上回家的火车。
遗憾的是,孩子最终没有抢救成功。其父母心存感激,于5月29日将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寄到了黄飞在北京进修的医院。
“遇到需要急救的病人,肯定会挺身而出,这是做医生的本能。”说起救人的初衷,34岁的黄飞腼腆而真实。
黄飞2013年来到保定市第二医院胸外科工作,作为该科室最年轻的医师,他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2015年至2017年,他连续三年获得该医院“先进工作者”称号。
女教师肩扛输液杆 照片感动无数人
近日,一个青年女教师肩扛一根输液杆的照片出现在很多人的朋友圈里。
杆上挂着输液瓶,她微笑着走在校园里,朋友圈里都说是很萌的样子。
而她进了九年级教室,把竿绑在讲台上,开始一边输液一边上课。
这位女教师名叫张清华,是濮阳油田实验学校九年级(8)班班主任,承担着4个毕业班的政治课教学任务。
5月21日,张清华慢性阑尾炎发作,腹部疼痛不止。大夫建议她接受手术治疗,被她婉言谢绝:“手术后好几天不能下楼。再过一个多月,我教的210多名学生就要走进中考考场了,我不能耽搁学生最关键的复习。”
“就像小麦眼看就要成熟了,要是撒手不管,那大半年的辛苦就得前功尽弃!”
从那以后,张清华每天等护士扎好吊针,稍停一会儿,便悄悄“开起小差”来。
她让丈夫开车把自己送到学校,一去就是三四个小时。护士半晌去巡房,见张清华的病床空着,就打来电话,张清华只好撒谎:“我在附近公园散步呢!”
“张老师天天在左手扎针,手背上又紫又肿。老师扎针不换手,是怕影响翻书、在黑板上写字,我从没见过这么拼命的老师……”学生张少冰说。
濮阳油田实验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校的班主任既是任课老师,又是编外“生活老师”,更像是半个“妈妈”。
每天傍晚离开教室时,张清华都交代同学们不要吃生冷食品,夜里盖好被子。每晚10点20时,张清华还提前打电话给生活老师,让她提醒孩子们10点30准时关灯。
“再过一个月,我就要初中毕业了,我既想多听几节张老师的课,又揪心她的身体,真心希望张老师早点好起来……”班长张博说。
“将来,我也要当一名张老师这样的好老师,把她的敬业和大爱传承下去!”学生李金翰说。
中考和高考临近,像张清华一样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守护着孩子的理想,更温暖着班级里每一位孩子们的心。
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感恩致敬,每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跪着上课”感人,“站着上课”同样让人泪崩
最近,一段4分多钟的视频,在浙大老师、学生的朋友圈里悄悄流传,大家都被感动了。这是84岁的蒋克铸教授的最后一课。在网上流传的并不十分清晰的视频中,整整三个小时的课,膝盖不便、头发花白的蒋老一直坚持站在讲台上,并一丝不苟地书写板书。
几年前,秦皇岛一位名叫杨春菊的小学女教师,因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弯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跪着讲课的照片感动了无数公众,被赞为“中国好老师”。之后,陆续有教师因为身体原因而跪着讲课,一经媒体报道,都会引发网友的集体点赞。“跪着上课”感人至深,耄耋老教授“站着上课”同样让人泪崩。
已经退休20多年的蒋老,原本是浙大机械工程学院资深教授。不过,他不愿意就此放下珍爱一生的教鞭,退休后反聘到竺可桢学院,继续上课至2008年。今年10月份,蒋克铸向学校提出,希望能够再度走上讲台,向学生分享他积累了一生的宝贵知识。为这一天的课,他足足准备了两周。
蒋老年轻时练过体操和跳水,有一次在比赛中半月板撕裂,多年来膝盖不便。在讲课现场,大家四次请他坐下讲课,但他总是摆摆手,一直坚持站着讲了三小时。他认为站着上课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只有站着上课才能示范和演练。老师在写题和板书的时候,学生同时在动脑。所谓‘教授’,‘教’时要‘授’,示范是最关键的,不然与网络授课又有什么区别呢?”
“跪着上课”也好,“站着上课”也罢,虽然形式有差别,但都传递了教育的精神。正因如此,才感动了无数公众。“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师者之最高境界,要求老师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能否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与精神气质去感化学生,实乃关键所系。
从这个意义上讲,杨老师和蒋教授讲什么或许并不重要,他们身上发散出来的精神气质,胜过任何言辞,将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这种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无疑是最好的立德树人教育。尤其是蒋老的“最后一课”,更能让学子们在泪崩之中体悟人生的真谛。教育之道,至于“做人”止也!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新闻”在很多老师眼中可能根本算不了什么“新闻”。因为,像杨老师和蒋教授之类对教育怀有神圣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好老师在现实中可谓比比皆是,无非媒体难以一一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