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关于下发《救生项目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
2020-10-29 07:57:56

文件名称:国家体育总局关于下发《救生项目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体游字(2000)233号

发布时间:2000-08-15

实施时间:2000-08-15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下发《救生项目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体游字(2000)2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体委(体育局),总参军训部、总政宣传部,各行业体协,各直属体育院校: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救生项目的广泛开展,根据体竞字(1999)153号文件精神,现将《救生项目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体育总局
二○○○年八月十五日

附:《救生项目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


救生项目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我国救生项目的运动技术水平,鼓励我国各级救生裁判员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裁判水平,保证竞赛公正有序地进行,进一步做好运动竞赛的裁判工作,促进我国救生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体竞字(1999)15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体育总局授权中国救生协会对救生项目裁判员进行管理,制定本项目裁判员的发展规划以及对国家级以上裁判员进行考核和注册;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及各级救生协会负责对本地区、本部门审批的救生项目裁判员进行管理。

第二章裁判员委员会

第三条中国救生协会下设裁判员委员会(以下简称裁委会)。裁委会在中国救生协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救生项目裁判员,学习研究、准确把握国际规则并负责本项目裁判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裁委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4至6人,委员若干人组成(每省不得超过1人)。裁委会每2年举行1次全委员会议。

第五条裁委会委员必须是国家级以上裁判员并由各省救生协会裁委会推荐,并由参加裁委会会议的全体委员半数通过,报中国救生协会审批。委员任期4年。

第六条裁委会主任、副主任由全体委员选举产生,经中国救生协会审批,报国家体育总局备案。其负责裁委会闭会期间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裁委会的职责:

(一)负责协助中国救生协会制定裁判员发展规划;

(二)负责组织裁判员学习、考核、注册;

(三)按规定对裁判员的晋级、奖惩等提出具体意见;

(四)修订本项目裁判法和规则。

第八条裁委会委员的权利:

(一)对裁委会工作有建议、批评的权利;

(二)享有国内、国际竞赛工作或观摩的权利;

(三)优先获得与本业务有关的技术资料。

第九条裁委会委员的义务:

(一)认真执行裁委会的决议,完成裁委会所委托的工作;

(二)努力学习,提高裁判业务水平;

(三)关心后备力量的培养,积极参加裁判员的培训工作。

第十条地方各级救生协会可以根据本地区、本系统裁判员规模,成立裁委员。不具备成立裁委会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可以由本地区体育行政部门或救生协会代行裁委会职责,但需报中国救生协会备案。

第三章技术等级的申报与审批

第十一条裁判员的技术等级分为国际级、国家级、一级、二级、三级,另设荣誉裁判员。

第十二条一级、二级、三级裁判员申报和审批办法按照《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第十三条熟练常握和运用本项目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具有较高的裁判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组织竞赛裁判工作的能力;任一级裁判员满3年;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学习班考试合格,至少2次担任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正式全国比赛裁判员,年龄在55岁以下的,可以申报本项目国家级裁判员,经中国救生协会审核后,报国家体育总局批准。

第十四条精通本项目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具有很高的裁判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外文规则;通过中国救生协会主持的外语考试和国际救生联合会举办的裁判员学习班,年龄在55岁以下的国家级裁判员可以申报国际级裁判员,经中国救生协会审核,报国际救生联合会批准,并报国家体育总局备案。

第十五条国家级裁判员或少数具有突出贡献的一级裁判员,从事裁判工作20年以上(如有杰出贡献者,在符合其它申报标准的前提下,其申报年限可适当放宽),积极参加该项竞赛裁判工作,在全国性比赛及国际比赛中未出现明显错判,至少10次在全国性比赛中任裁判员,年龄在50岁以上,可由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救生协会其同推荐,经中国救生协会审核,报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授予荣誉裁判员称号。

第十六条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不得跨地域、跨系统审批裁判员。一级以下(含一级)裁判员由于工作调动,可持审批单位证明和本人裁判员证书到所在地方相应的体育行政部门或救生协会更换裁判员证书。国家级以上裁判员调离所在省份或系统,需报中国救生协会备案。?

第十七条申报各等级裁判员必须严格遵守技术等级制度的规定。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救生协会至少每2年举办1次一级以下(含一级)裁判员晋级学习班。通过考度者应当将裁判员等级申报表和本人裁判员证书一同交审批单位,并申报相应的裁判员技术等级称号。一级裁判员学习班的有关材料必须在开班前40天报中国救生协会备案。

第十八条中国救生协会至少每2年举办一次国家级裁判员学习班。通过考试者可根据第十三条规定申报国家级裁判员。

第四章裁判员注册

第十九条一级以下(含一级)裁判员审批单位每2年须对所批准的裁判员进行注册,注册期为每偶数年的12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并在次年4月1日前将注册统计材料汇总到省级相应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省级救生协会,于次年6月1日前将注册统计材料报中国救生协会备案。上报注册统计材料如下:

(一)救生项目一级裁判员注册登记表。

(二)救生项目一级以下(含一级)裁判员统计表。

第二十条国家级以上裁判员需要中国救生协会注册,每偶数年的12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为注册期,每人交纳注册费50元;每奇数年的12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为确认期,每人交纳确认费10元。

第二十一条裁判员有下列情节者,暂停注册一次:

(一)受到赛区或审批单位处罚;

(二)考核不合格;

(三)注册期内(2年)因个人原因未担任裁判工作和未参加裁判学习;

(四)注册期内2次以上评议为不合格。

第二十二条各级裁判员必须持有经过注册的裁判员等级证书方能参加全国体育竞赛裁判员工作;连续2次未经审批单位注册的裁判员,技术等级称号自动取消,其裁判员证书失效。

第五章裁判员选派

第二十三条竞赛的主办单位负责选派和聘请该次比赛的主要裁判员。

第二十四条国家体育总局及中国救生协会主办的全国性比赛,副裁判长以上职务由国家级以上裁判员担任。

第二十五条省级以下(包括省级)比赛,裁判员的选用按照《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第二十六条裁判员的选派应当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

(一)全国性比赛原则上就近选派裁判员,其数量根据竞赛招标协议规定执行,原则上不超过该次比赛裁判总数(不含辅助裁判)的二分之一,不足部分由承办单位按规定补充。

(二)全国综合性运动会裁判员的选派,采取各省体育行政部门和救生协会共同推荐,中国救生协会审核,报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办法,具体比例不受限制。

第二十七条辅助裁判员的技术等级不做具体要求,由主办单位与承办单位商定。

第二十八条各级竞赛主办单位应责成裁判长、技术代表于赛前认真审核裁判员证书的注册登记情况。如裁判员未能出示符合规定的裁判员证书,竞赛组委会必须立即停止其裁判工作,所有费用赛区不予承担。

第六章裁判员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九条各级裁判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参加各级竞赛裁判工作;

(二)参加各级审批部门组织的裁判员学习和培训;

(三)监督本级裁判组织执行各项裁判员制度;

(四)接受竞赛主办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

(五)对于裁判队伍中的不良现象有检举权;

(六)对于本级裁判组织做出的技术处罚,有向上一级裁判主管部门申诉的权利。

第三十条各级裁判员应当承担下列义务:

(一)培养和坚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竞赛工作中公正执法:

(二)钻研本项目规则和裁判法;

(三)培训和指导下一级裁判员;

(四)承担各级审批单位指派的裁判任务及担任下一级体育比赛裁判工作;

(五)配合裁判组织进行有关裁判员执法情况的调查。

第七章裁判员管理

第三十一条裁判员应树立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公正无私的工作作风;恪守职业道德、裁判准则;维护公正、公开、公平的竞赛环境。

第三十二条裁判员竞赛执裁尽可能采取"回避"制度。

第三十三条各级裁判员审批单位至少每2年举办一次裁判员的业务培训,并对本单位审批的裁判员进行考核。一级裁判员培训和考核的有关材料必须在开班前40天报中国救生协会备案。各级比赛的裁判长、技术代表应对参加比赛裁判工作的裁判员进行考核,在其裁判员证书内填写考核意见。

第三十四条加强对裁判员的监督机制,比赛期间,由主办单位组织各参赛代表队对副裁判长以上职务的裁判员进行监督、评议,并将评议结果报竞赛主管部门。

第三十五条各级裁判员审批部门每4年举办一次优秀裁判员评选活动。中国救生协会每2年举办一次救生项目全国优秀裁判员评选活动,并对优秀裁判员予以奖励。

第三十六条对裁判员的处罚分为:警告,取消该次比赛裁判资格,停止裁判工作2年,撤消技术等级称号并终身停止裁判工作。

第三十七条对裁判员的警告和取消该次比赛裁判资格的处罚由竞赛组委会做出,并报该裁判员审批单位备案;停止裁判工作2年、撤销技术等级称号并终身停止裁判工作的处罚由竞赛组委会报该裁判员审批单位批准,由该审批单位发出通报。

第三十八条受到赛区处分的裁判员,由该次比赛的裁判长、技术代表在该裁判员证书内注明。在赛区工作期间,不遵守赛区纪律或在临场执法中出现漏判、错判者,给予警告。凡在同一比赛中受到2次警告或在赛区酗酒滋事等,造成恶劣影响的裁判员,取消该次比赛裁判资格。凡在比赛中执法不公,有意偏袒一方,妨碍公正执法者,停止裁判工作2年。

第三十九条凡裁判员有下列情节者,给予撤销技术等级称号并终身停止裁判工作的处分:

(一)行贿受贿,执法不公;

(二)在重要比赛中,出现明显错判、漏判,造成恶劣影响。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条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救生协会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在中国救生协会。


免责声明:本库所有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报刊等公开媒体,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