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府关于加快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的意见
2017-09-18 09:28:41

文件名称:河北省政府关于加快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的意见

文件编号:冀政发〔2017〕13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的意见

当前位置:

首页>

省政府办公厅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公开信息导航

varsimpleTreeCollection;$(document).ready(function(){simpleTreeCollection=$('.simpleTree').simpleTree({autoclose:false,afterClick:function(node){varurl=$('span:first',node).children().attr("href");vartarg=$('span:first',node).children().attr("target");if(url=="#"){window.location.href=url;}else{if(targ=='_self'){window.location.href=url;}else{window.open(url,'','','');}}},animate:true});$("div.simpleTreeDivul.simpleTreeli.rootulli.folder-close:eq(6)img").attr('class','trigger1');$("div.simpleTreeDivul.simpleTreeli.rootulli.folder-close:eq(7)img").attr('class','trigger1');$("div.simpleTreeDivul.simpleTreeli.rootulli.folder-close-last:eq(0)img").attr('class','trigger1');});

.simpleTreeDiv{border-width:1pxsolid#B4AFAF;width:219px;}

概况信息

地区(行业)介绍

机构设置和职能

领导成员和分工

政府规章文件

政府规章

规范性文件

其他文件

规划总结

规划

计划

年度报告

工作总结

工作动态

工作部署

领导活动

领导讲话

公告公示

应急管理

政府大事记

行政执法

行政许可

行政监督

行政处罚

其他行政执法行为

财政财务

专项经费

政府投资项目

财政(务)预算

财政(务)决算

行政事业性收费

政府采购

统计信息

办事指南

其他

名称: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的意见

索引号:

000217883/2017-00940

发布机构:

省政府办公厅

文号:

冀政发〔2017〕13号

主题词:

发布日期:

2017年09月16日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的意见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全域旅游的决策部署,抓住国家将河北列入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的机遇,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河北走好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的战略选择,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全域旅游发展要求

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携手张家口筹办2022年冬奥会等重大机遇,将全省作为一个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统一规划布局、统筹开发管理,以旅游业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载体,以旅游发展大会平台为抓手,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为重点,大力实施旅游产业化战略,构建“中心城市+标杆片区+核心项目+业态支撑”的多元化全域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体系,实现旅游产业全域布局、旅游发展全域联动、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环境全域提升、旅游市场全面拓展、旅游成果全民共享,建成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贡献。

到2020年,实现全域宜居宜业宜游和全域接待游客,全省接待游客总量突破8亿人次,过夜游客占游客总量达到60%以上,实现旅游发展全域化;通过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丰富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休闲度假产品比重达到60%以上,游客人均消费额度比2015年增长20%,实现旅游供给品质化;加快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的紧密结合,推进全域旅游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全省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50万,通过旅游带动3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实现旅游参与全民化;建立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现代旅游综合治理体系,全面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多部门横向联合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实现旅游治理规范化;实施旅游总产值“倍增翻番”工程,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大关,旅游及相关产业对全省年度GDP的综合贡献率达到10%以上,实现旅游效应最大化。

二、优化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根据《河北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按照“山海相连、城乡交融、全域覆盖、区域协同、核心带动、多点支撑”的发展要求,形成“一圈带动、两翼齐飞、五区支撑”的全域旅游空间新格局。

(一)环首都休闲旅游度假圈。依托草原冰雪、温泉地热、海滨海岛、避暑气候和自然山水等资源,打造京西太行、京东山海、京北草原、京南小镇等品牌和功能区,加快运动康体、温泉养生、避暑疗养、森林草原度假等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大力推进京西百渡休闲度假、京承皇家御道、张承草原天路、京东商务会展、京南旅游新业态发展,构建环首都优质生活圈,形成京津居民康养休闲首选地。

(二)雄安新区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坚持发展旅游业与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白洋淀生态治理和保护规划等充分衔接,坚持“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景城共荣”“城乡风景统筹发展”的创新发展思路,结合白洋淀旅游、温泉休疗产品、地方特色文化、优美生态环境,打造多业态融合的全域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

(三)国际冰雪运动休闲胜地。借助冬奥会契机,提升滑雪旅游、体育旅游品质,重点建设集滑雪、休闲、观光、温泉等旅游为一体的京张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带。以打造国际奥运城市为目标,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滑雪度假小镇、温泉养生小镇和滑雪运动、户外体验基地,积极发展教育培训、会议会展、装备制造等冰雪关联产业,打造以崇礼为核心、张家口和承德市为支撑的世界冰雪运动休闲大区。

(四)山地休闲度假区。将旅游业作为燕山—太行山地区的主导性产业,结合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着力解决交通瓶颈,加速推进观光旅游升级、休闲度假产品开发。重点推动红色旅游、长城旅游、中华三祖文化、古北岳历史文化、太行世界地质奇观和太行长寿养生旅游发展,打造国家山地度假示范区和旅游精准扶贫示范区。

(五)滨海休闲度假区。充分发挥我省滨海地区山海相依、文化深厚的资源优势,积极培育邮轮游艇、滨海温泉、康体疗养、葡萄酒庄等高端休闲度假项目,引导京津地区国际论坛、会议展览、竞赛演艺等新型旅游业态落地,全力打造国家海洋(海岛)旅游示范区、国际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带。

(六)坝上森林草原生态旅游区。依托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独具优势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森林草原景观,在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前提下,有序开发建设以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体验为重点的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建成国家生态文明旅游示范区,成为生态文明旅游的范例。

(七)运河风情文化旅游区。以运河流经我省的主要城镇为重要节点,对重要文物及相关环境进行修复,建设博物馆、主题公园及休闲街区,部分河段实现通航,在运河沿岸打造文化演艺、杂技研修、民俗体验、特色小镇、主题节庆等多业态复合型旅游产品,建成高品质的滨河休闲带。

(八)现代乡村休闲度假区。依托我省中南部平原湿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特色产业等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培育采摘基地、休闲农庄、国家农业公园、湿地公园、特色小镇、民俗乡村等,推动环省会休闲农业、衡水湖湿地民俗、邢台平原花海、广府古城历史文化等旅游产品发展,促进平原旅游崛起。

三、丰富全域旅游产品供给

(一)构建多元化休闲度假目的地体系。建设11个现代旅游城市,即京津冀旅游中心城市石家庄、冰雪奥运城市张家口、皇家文化休闲城市承德、国际滨海度假康养旅游城市秦皇岛、京畿文化名城保定、商务休闲名城廊坊、工业旅游名城唐山、运河武术名城沧州、生态休闲名城衡水、文化休闲名城邢台、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做大做强唐山湾国际旅游岛、金山岭长城、白洋淀、野三坡、白石山、清东陵、清西陵、广府古城、武安西部山区等一批标杆旅游景区。以省、市两级旅游发展大会为平台,重点建设张家口崇礼滑雪运动、保定京西百渡、秦皇岛山海花田、张家口承德坝上草原、石家庄正定古城、邯郸太行红河谷、北京新机场国际旅游购物城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标志性旅游片区。到2020年建成30个全域旅游示范市、县和一批特色旅游小镇。

(二)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将河北文化元素贯穿于旅游业发展全过程,规划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景区,重点将正定古城、广府古城、暖泉古镇等建成文化旅游精品。以红色经典景区为核心,打造西柏坡红色圣地旅游区、八路军129师太行堡垒旅游区、冀东李大钊故里旅游区、保定抗战英雄旅游区等红色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庄园,鼓励发展具备旅游功能的创意农业、会展农业、众筹农业、家庭农场、家庭牧场等新型业态。依托开滦煤矿、唐山南湖、京张铁路等工业遗址遗迹,开发工业遗产主题公园、工业文化博物馆,支持旅游房车、旅游小飞机、邮轮游艇、游乐设施和冰雪运动装备研发生产。大力发展以马拉松、骑行、登山、徒步、滑雪、露营等为代表的群众体育活动,集中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标准的体育、文化、旅游类项目,促进体育旅游全面发展。推进中医药产业、中医文化、养生保健与旅游业深度融合,重点推动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安国中医药养生园、石家庄以岭健康城等示范园区建设,发展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

(三)健全全域旅游要素供给产业链。建设高品质、有特色、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拉长旅游产品链条,延长游客在冀停留时间,提高附加值,增加旅游综合效益。培育多样化旅游住宿体系,推动高端酒店品牌化、度假酒店主题化、经济酒店连锁化、乡村酒店标准化、主题酒店服务个性化。推进民宿规范发展,积极引进乡村酒店品牌连锁企业,挖掘一批原生态特色古村老屋,培育一批高端精品乡村酒店。培育知名旅游餐饮品牌,打造塞外宫廷宴、直隶官府宴等一批特色文化餐饮品牌,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美食街区、冀字号名菜特色餐饮企业和名小吃品牌店。提升旅行社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培育一批提供自驾游、研学游、商务会议等专业服务的品牌旅行社。挖掘推出一批内画、剪纸等特色旅游商品,创意推出一批具有丰富地方文化内涵的旅游演艺产品。

四、完善全域旅游公共服务

(一)打造“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加快旅游公路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省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高速公路全覆盖,4A级旅游景区二级及以上公路全覆盖。加快环北京、京石、京霸、津承等城际铁路建设,推动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向廊坊等市延伸。大力发展秦皇岛、唐山和黄骅港海上客运,谋划开通渤海湾海上旅游线路;推动京津冀运河联合开发,分段开通游船航线。构建全域旅游廊道,重点建设坝上草原、千里太行、山水画廊、山海花田、锦绣长城、浪漫渤海、运河雄风等品牌风景道,沿途配置观景平台、特色驿站、生态厕所、汽车营地等服务设施,打造一批跨区域精品风景廊道。

(二)完善“便捷乐享”旅游服务网。加快构建“中心城区—旅游城镇—旅游景区(点)—服务驿站”旅游咨询集散服务体系,到2020年每个市要建成至少1处综合游客集散服务中心,每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市、区)建成至少1处游客集散分中心,全省4A及以上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旅游道路指示标牌达到全覆盖,推进一批高速公路服务区拓展旅游功能。持续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景区扩展到旅游通道沿线、交通集散点、乡村旅游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区,到2020年新建、改建、扩建旅游厕所累计完成5000座。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市、县为重点,大力开展城镇环境整治、乡村环境整治和道路沿线旅游环境整治行动,整体改善城乡环境。

(三)建设“智慧智能”旅游互联网。建成运营“河北旅游大数据中心”和全省旅游云平台,加快建设市、县两级旅游大数据中心,搭建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营销、智慧旅游服务等平台。推动以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数字化旅游城镇、智能化景区和旅游企业为重点的全域智慧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开展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智慧乡村、智慧园区等旅游示范,力争到2020年建成6个智慧旅游城市、100个智慧旅游景区,形成与大众旅游市场相适应的全域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四)健全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加快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在环京津、环省会周边以及太行山、燕山沿线建成50个示范营地,配套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健身、汽车保养与维护等综合服务功能。对符合国家标准与要求的旅居挂车依法办理登记业务,并允许小型载客汽车牵引的旅居挂车通行全省高速公路。结合道路交通状况,制定旅居挂车分时段通行管理办法。支持各地把旅游交通标识、营地标识等纳入公共交通标识体系,统一规划建设。支持发展自驾车房车租赁产业,鼓励有实力的汽车租赁企业开展异地还车业务。

(五)建立旅游安全保障体系。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进一步强化旅游、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监管、质监、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部门对全域旅游的安全监管责任,组织开展对景区运营的安全风险评估。强化对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和旅游用车、旅游节庆活动等重点领域及环节的监管。建立景区景点最大承载量警示、出游安全风险提示制度。健全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旅游救援体系,全面推动安全旅游目的地建设。

五、提高全域旅游质量标准

(一)完善旅游质量标准体系。把质量标准贯穿到旅游规划制定、基础设施改造、旅游项目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全域旅游各领域各环节和发展全过程,加快编制省、市两级《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制定实施河北省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加快构建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全面覆盖旅游产品、旅游业态、旅游公共服务等内容的旅游标准体系。重点研究制定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区、旅游小镇建设与运营规范等旅游目的地标准。探索制定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中医药养生旅游等专项旅游服务标准。加快制定实施旅游公共服务与旅游安全、旅游市场秩序与旅游质量评价、旅游业节能减排和旅游环境保护领域标准。推进完善智慧旅游景区建设与服务指引、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基本要求等旅游信息与数据技术标准。

(二)实施旅游标准示范工程。建立健全省、市旅游标准化试点和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机制,支持各地和企业积极开展各类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争创一批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和示范单位,打造一批旅游标准化精品示范项目,培育推出一批旅游行业知名品牌,增强行业服务质量和整体竞争实力。鼓励旅游企业参与或主导旅游相关标准的制定修订。鼓励更多的旅游企业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严格实行旅行社、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导游员等级标准动态管理制度,通过行业标准引领规范,推进精细化管理,鼓励旅游企业争创省级服务质量奖,形成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的旅游新格局。

(三)增强旅游标准实施效果。建立健全省、市两级旅游标准化管理运行机制,完善旅游标准立项、制定审查、报批、公布、实施以及考核评估等制度体系,强化旅游标准化工作组织保障。强化旅游标准化科研支撑,加大对重要旅游标准研制的科研立项支持,建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旅游标准化科研协作平台。积极应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提高旅游标准制定修订、宣传贯彻和实施评估的质量、效率。

六、塑造全域旅游形象品牌

(一)构建全域旅游品牌体系。制定全域旅游品牌和宣传推广规划和营销方案,开展深度品牌宣传,打响“京畿福地乐享河北”旅游品牌形象。全力打造避暑、冰雪、休闲、红色、乡村、长城、历史7个分品牌,设计推出锦绣长城、壮美太行、历史文化、浪漫海滨、京西百渡、坝上草原、冬奥冰雪、红色经典、美丽乡村、户外运动等10条品牌主题线路,培育多个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旅游节庆和赛事品牌,努力将我省重点品牌旅游产品纳入“中国十大国际旅游精品线路”。

(二)创新全域全媒体立体营销模式。整合宣传、旅游、外事、文化、商务等部门和有关企业的宣传资源,建立全域旅游联合宣传机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有效运用公众营销、网络营销、事件营销、节庆营销、反季营销等多种方式,强化全域旅游整体营销。做强承秦唐、北太行、河北运河联盟,依托京港澳高铁、长城旅游联盟,促进省际间旅游市场快速增长。结合市场需求和游客偏好推出若干精品线路,通过做大做强旅游营销网络等多种形式,对游客进行精细分类、精准营销、精心服务,形成网络、区域良性互动,实现各方效益的最大化。

(三)实施全方位市场推广工程。加强节会推广,积极参与、举办国际化、特色化、系列化的节会活动。加强公众推广,推进旅游宣传推广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场。加强时尚推广,寻求影视作品与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结合。加强境外推广,支持在澳洲、欧洲、北美等境外重要客源地区建立一批旅游推广中心,推动京津冀地区“部分国家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我省落地实施,力争在旅游购物免税、支线机场口岸设置、旅游落地签证等方面取得突破。

七、推进全域旅游共建共享

(一)健全旅游富民长效机制。落实国家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以燕山—太行山地区为重点,扶持500个贫困村通过旅游脱贫致富。实施景区带动扶贫工程,以全省4A及以上景区、现代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为重点,推进景村共建,提升景区对周边贫困村的带动力。实施乡村旅游精品示范工程,培育建设10个省级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区。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计划,鼓励面向自驾车游客包装开发原生态农副土特产品,培育推出品牌化、系列化农村旅游商品。引导和支持1万名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创业就业。支持和组织引导旅游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建设一批旅游创客基地。

(二)营造主客共享的旅游环境。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和游客需求开发旅游产品,通过网上调查、景区问卷等多种形式,开展游客旅游需求和满意度调查,针对游客反映出的问题,改进、提升、完善产品和服务,实现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对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地居民开展旅游相关知识的宣传,强化当地居民的参与意识、形象意识、责任意识。打造“满意旅游”品牌,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河北”活动,以游客视角提升旅游服务要素和环境质量。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制定针对特殊人群、特殊时段的旅游价格优惠政策,发行旅游惠民“一卡通”“一票通”,营造人人共建共享的旅游发展社会环境。

(三)创建绿色低碳的生活环境。建立全省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和全省旅游资源数据库、保护名录库、发展项目库,强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等的保护,依法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原、湖泊湿地、海滨海岛、冰雪温泉等生态脆弱资源,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旅游能效提升计划,推进节水节能型景区、酒店和旅游村镇建设。

八、建立全域旅游治理机制

(一)加快旅游综合管理机制改革。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市、区)、重点旅游县(市、区)以及重点旅游乡镇要加强全域旅游管理工作,明确机构和人员。创新全域旅游统计监测和评价机制,在省、市两级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市、县组建旅游数据平台,研究建立能够全面反映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贡献的全域旅游统计核算体系。

(二)推进旅游引领的“多规合一”。将旅游业发展融入全省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编制实施以旅游为引领,与社会经济、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相关规划“多规合一”的全域旅游示范省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全域旅游重点片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市、县规划,形成包含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重大项目设计规划等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的全域旅游规划体系。

(三)建立旅游市场综合治理体系。构建省、市、县三级多部门横向联合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加强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对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和查处力度。运用12301智慧旅游服务平台、12345政府服务热线以及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手段,建立线上线下联动、高效便捷畅通的统一旅游投诉受理机制。健全旅游“红黑榜”评价机制,对旅游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行动。持续开展旅游行业“大排查、大培训、大竞赛”活动,推动主要旅游城市、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大幅提升。

(四)增强旅游行业自律管理能力。培育涉及旅游业的各类行业协会,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性管理机制,引导会员诚信经营、公平竞争。加快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和发展,旅游和有关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把应当由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和机构转移出去。各级各类旅游行业协会的人员和财务关系要与旅游等部门实现脱钩。

九、强化全域旅游政策保障

(一)完善各级旅游发展大会平台机制。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投入保障、督导推进、成效评估、责任考核等工作制度。省、市和重点旅游县(市、区)通过每年举办一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集中打造一批河北旅游发展新地标,推动重点全域旅游片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省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在全域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开发与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旅游扶贫开发、旅游宣传促销、旅游招商引资、旅游人才培训等方面对承办地给予重点支持。

(二)创新全域旅游投融资机制。加大各级财政支持力度,对列入国家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市、县,省级视情况予以适当补助。推进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建立政府投资旅游项目定期评估调整机制,对全域旅游重大投资项目优先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库和省级PPP项目库,予以重点扶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在新三板及区域股权市场挂牌,指导旅游企业开发推出资产证券化产品,鼓励旅游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产权置换、项目融资、质押担保等途径,借助金融资源加快发展。

(三)优化全域旅游用地支持政策。实行差别化旅游用地政策,对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旅游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有序适度扩大旅游产业用地供给。旅游领域新供土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依法可按划拨方式供应。旅游项目中,属于永久性设施建设用地的,依法按建设用地管理;属于自然景观用地及农牧渔业种植、养殖用地的,不征收(收回)、不转用,按现用途管理,由景区管理机构和经营主体与土地权利人依法协调种植、养殖、管护与旅游经营关系。企业将旧厂房、仓库改造成旅游休闲场所的,可实行在5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

(四)加强全域旅游人才保障。建立全域旅游发展智库,健全与全域旅游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和培训机制,重点统筹旅游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旅游研究规划、旅游专业技术、导游服务和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旅游培训计划,办好市、县领导干部全域旅游培训班,开展旅游行业全员学习培训。加强旅游学科体系建设,优化专业设置,强化校企合作,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积极引进高素质的现代旅游经营管理人才。落实导游薪酬和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导游职级、服务质量与报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

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工作,研究协调解决全域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督促各地各单位落实全域旅游发展各项任务。各地要把推进全域旅游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重点推进解决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城乡环境整治等问题。建立全域旅游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督导制度,形成合力攻坚的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格局。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17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