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浙江省关于转发浙江农信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2016-11-23 16:41:42

文件名称:[浙江]浙江省关于转发浙江农信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文件编号:浙政办发〔2016〕137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省农信联社制定的《浙江农信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16 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11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浙江农信普惠金融提升工程

五年行动计划(2016 2020年)

省农信联社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 2020年)的通知》精神,巩固和深化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3 2015年)成果,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建设 两富 两美 浙江的战略部署,传承发展浙江农信普惠金融理念、精神和文化,以更高一层、更广一点、更快一步,发挥先行、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总要求,建立健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深耕农村、实体和数字金融三个领域,突出智慧、绿色、精准、共享四个目标,构建农村渠道、服务、产品、生态和平台五个体系,更加突出 农 字特色,更加精准聚焦 三农 和小微企业,更加注重县域及以下金融服务渗透,全面提高农村普惠金融质量,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具有浙江特色、走在全国前列的普惠金融主导者。

二、深耕三个领域

(一)农村领域。重点面向偏远农村、海岛山区、农村新型经济主体、低收入群体聚集区等,通过渠道铺设、网络链接、人员交互、科技支撑和产品承载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地发展村级和社区金融,扩大内涵,创新服务,满足需求,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的渗透率。

(二)实体领域。坚持服务 三农 和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坚定本土化、小微化和一体化普惠方向,专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趋势,推动农村产权结构改革、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支持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成长。

(三)数字金融领域。加快推进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依托移动互联、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促进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移动化。在农村区域大力推广数字金融,打造具有浙江农信特色的农村数字金融服务网络,进一步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推动业务模式转型,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提升客户体验。

三、实现四个目标

经过5年再提升,优化完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特别是让 三农 和小微企业及时获得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到2020年末,累计投入100亿元用于普惠基础设施建设及减费让利,实现全省200人以上的行政村100%金融服务全覆盖,累计发放低收入农户贷款200亿元,新增信用贷款1000亿元,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0000亿元。

(一)智慧普惠。实施 互联网+ ,大力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加大移动银行、移动支付、移动社交、电子商务、微社区等的应用,着力打破服务空间与时间限制,不断提高普惠金融的智能化和可得性。积极开展银政、银校、银医、银园、银保等多层次合作,深化金融在多领域的应用。到2020年末,丰收互联客户超过1000万户、电子银行替代率超过85%。

(二)绿色普惠。围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大力引导农业产业转型,突出农村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促进普惠金融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将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作为客户分类、信贷支持、利率定价的重要标准。全面实施绿色信贷评审机制,推进绿色普惠金融产品创新,实现山青、水绿、村美、民富。到2020年末,绿色信贷余额占比达到10%以上。

(三)精准普惠。针对偏远山区、海岛、老少村以及小微企业、低收入农户、城市低收入居民等普惠金融重点区域和群体,进一步推进普惠信息档案建设,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全面掌握实际需求。推行重点区域 一类一策 和重点群体 一户一策 制度,开展精准对接服务,培育特殊群体 造血 功能。着力提高产品服务的针对性,增强精准服务能力,提升普惠金融的适配性和满足度。到2020年末,普惠信息建档率达到90%以上。

(四)共享普惠。实现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体现普惠金融的共享价值。继续加大普惠设施、渠道、科技等投入,使群众获得金融服务的耗时更少、距离更短、成本更低。继续减免相关费用,合理定价贷款利率,持续让利于民。加强普惠文化建设,推进金融知识普及,让更多群众分享普惠成果。到2020年末,组织10万场金融知识进村活动,全面扫除金融服务空白村。

四、构建五个体系

(一)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渠道体系。加快推进普惠金融服务渠道转型升级建设。实施 一村一中心 工程,以浙江农信丰收驿站为载体,打造村级金融服务中心,把基础金融和部分综合金融服务引入驿站,布放各类自助机具,完善服务功能,建成小而精的社区型网点。同时,推行跨界服务,探索构建 村居圈 ,整合优势资源,充分满足群众生活、创业等多方面的需求。全面推进社区银行转型,推进社区金融服务渠道建设,融入社区生态。力争到2020年末,实现人口200人以上行政村金融服务中心全覆盖,社区覆盖率达到30%。加大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自助银行等电子银行推广力度,加快集金融、支付、行业、电商等于一体的丰收互联平台建设,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为客户提供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的服务体验。

(二)构建网格化、分层化的服务体系。构建客户网格化服务体系,将辖内服务区域按行政区划、市场、产业聚集区等划分为多维度的服务网格,按照 一人一格、一岗多责、一专多能 的原则配备网格员和网格管理员,实行定格、定员、定责,为农户、小微企业、城乡居民和商户等提供精准、高效、便捷、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巩固 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 活动成果,持续开展 普惠金融行 等亲民走访和移动金融服务上门活动,加强与客户互动,着力为客户提供创新式、体验式和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切实把客户金融 普及 转化为金融 受惠 ,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完善客户分层服务体系,发挥大数据等科技支撑作用,强化客户关系管理、客户信息管理等系统应用,加强客户需求信息分析,为不同需求客户提供精准服务。建立健全售后回访机制,找准产品服务薄弱点,持续优化完善产品和服务,力争满足每一位城乡居民的综合化金融需求。

(三)构建品牌化、微小化的产品体系。推进小额信贷品牌化,依托浙江农信整村批发、普惠快车、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终端等载体,全力打造批发式授信、信用式放款和自助式办贷的小额信贷品牌,重点扩大小额信贷规模和覆盖面,更好地支持农民创业致富。顺应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特点,积极探索投贷联动、特色产业链金融、互联网金融、特色担保、智慧金融等产品创新。推行产品体系零售化,优化零售业务产品体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定制与产品组合服务。力争到2020年末,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500亿元、5000亿元和6000亿元,惠及客户120万户、240万户和12万户。

(四)构建社会化、循环化的生态体系。全力推进浙江农信丰收信用体系建设,整合公安、法院、工商、人力社保、环保、海关、农业等单位的数据信息,建设全民共享的标准化、社会化的浙江农信丰收信用体系,为普惠金融建设夯实基础。积极拓展丰收购电商平台和丰收家O2O平台,构建良性互动开放的生态圈,提升客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和生活消费体验。大力推进绿色金融,设计全流程绿色金融工具,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让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惠及千家万户。实施跨业跨界普惠,搭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围绕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等普惠群体,由提供产品转向提供解决方案,以金融服务为中心,整合保险、通讯、农资、购销信息等多方资源,满足其日常生活消费、就业创业、产品购销等多方面需求,注入普惠金融新内涵,提升普惠金融综合价值。

(五)构建智能化、便捷化的平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在普惠金融服务中的应用,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延伸服务半径,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对接智慧城市建设,积极参与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校园、智慧餐厅等项目,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智能化的综合服务。全面加强银政合作,强化与财政、国税、地税、农林、公路、电力等单位的工作衔接与配合,继续做好惠农补贴的代理发放和公共服务工作,形成支农支小政策合力。加强银企合作,加快代理证券、基金、保险、期货和黄金业务发展,发展金融租赁、消费金融、融资担保等业务,扩大新兴金融业务覆盖面,满足客户多元化的综合金融需求。

五、强化组织保障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完善普惠金融的组织领导、价值导向、渠道网络、产品服务、考核评价、创新激励、文化培育等长效机制建设,促进普惠金融稳健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资源共享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政银农合作联动机制建设,整合政府、农信和 三农 的优势资源,进一步增强分工不分家的普惠金融工作合力。

(三)建立规范高效的评估机制。建立制度、计划、目标、考核、评估的普惠金融发展机制,健全考核评估体系,主动找差距、补短板,定期总结、评估实施效果,并与政策支持、市场准入、资源倾斜等挂钩,不断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11月1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