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涨幅回落 食品供应改善带动物价涨幅回落
2020-05-13 17:55:00

原标题:国家统计局:4月份CPI同比涨幅回落到“3区间” 食品供应改善带动物价涨幅回落

5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4月份,CPI同比上涨3.3%,比上个月回落1.0个百分点,时隔5个月重回“3区间”;CPI环比下跌0.9%,跌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

专家表示,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加之气温回升、物流交通逐渐恢复,食品供应改善带动了物价水平的下降,CPI同比涨幅将进一步回归温和区间。当前,仍应加大扩内需、稳就业、促增长的措施力度,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CPI同比涨幅回到“3区间”

4月份,CPI同比涨幅为3.3%,比上个月回落1.0个百分点,位于近7个月以来的低点。今年前4个月平均,CPI同比上涨4.5%。

自去年9月份CPI同比涨幅进入“3区间”以来,CPI同比涨幅持续扩大。今年1月份,CPI同比涨幅扩大至5.4%的高点,此后逐月回落。

“进入4月份,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回落,带动了CPI的继续下降。”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说。

董莉娟分析说,从同比看,食品价格上涨14.8%,涨幅比上月回落3.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9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

在食品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96.9%,涨幅回落19.5个百分点;牛肉、羊肉、鸡肉和鸭肉价格上涨8.2%—20.5%,涨幅均有所回落;鸡蛋价格由上月上涨2.1%转为下降3.4%;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下降10.5%和3.7%,降幅分别扩大4.4和3.6个百分点。在非食品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2.2%和2.0%,交通和通信、衣着、居住价格分别下降4.9%、0.4%和0.3%。

“受生猪产能恢复、供给增加,以及季节因素导致猪肉需求放缓,市场对猪肉走势趋于理性,猪肉价格高位回落成为带动物价下行关键因素。”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分析说。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据测算,在4月份3.3%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3.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当前国内市场需求仍然偏弱。”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受疫情影响,消费需求的改善较为缓慢。前期国际原油价格大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逐渐传导到国内消费终端,带来燃油和部分工业生产的消费品价格下降,也是影响非食品价格降低的原因。

食品价格环比继续下跌

4月份,CPI环比下降0.9%,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下降3.0%,降幅收窄0.8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0个百分点,是带动CPI继续下降的主要因素。”董莉娟说。

“随着气温回暖影响,国内果蔬大量上市,国内水果、蔬菜价格整体上已经开始走弱。”周茂华说。

4月份,在食品中,天气转暖,鲜菜供应量增加,价格环比下降8.0%,降幅收窄4.2个百分点;生猪产能加快恢复,猪肉供给持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7.6%,降幅扩大0.7个百分点;鲜果和鸡蛋供应充足,价格均下降2.2%。

刘学智表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物流交通逐渐恢复,食品供应改善促进价格下降。气温回升促进蔬菜生产增加,鲜菜价格显著下降。猪肉价格环比持续下降,同比涨幅回落19.5个百分点到96.9%。

4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2%,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7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下降7.5%、8.2%和3.7%;随着复工复产加快,出行需求增加,飞机票价格上涨5.6%。

“4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3.0%,对CPI环比降幅的拉动比例超过80%。”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表示,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顺利推进,春夏之交种植、养殖业平稳运行,生产资料和产成品运输双向畅通,加之精准投放储备冻猪肉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得力,市场上主要农副食品供应充足,猪肉、蔬菜价格稳中有降。

CPI涨幅将逐步回归温和区间

“展望全年,猪肉等部分食品价格仍然是影响CPI走势的主要因素,CPI结构性特征依然明显,预计将呈‘前高后低’态势。”郭丽岩说。

周茂华认为,当前,国内猪肉供给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猪肉供给整体延续改善态势;随着气温回升与国内重视民生必需品保障供应,国内果蔬供给整体保持平衡;受疫情全球蔓延影响,全球需求走弱将继续抑制原油等商品价格。综合这些因素来看,下一季度段CPI同比涨幅将逐步回归温和区间。

根据交通银行金融中心预测,当前食品价格同比涨幅14.8%仍然较高,未来可能持续回落到个位数。猪肉价格是影响食品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目前对CPI同比拉动达到2.4%。随着生猪存栏量逐渐回升带来猪肉供给增加,猪肉价格涨幅将显著收窄。当猪肉价格对CPI拉动作用降到2%以内,CPI同比涨幅将很快回到3%以内。随着扩内需措施落地,非食品价格涨幅下降趋势有望逐渐缓解。

“我们也要看到,疫情导致旅游、餐饮、住宿、生活服务等消费需求偏弱状况的恢复是个缓慢过程,整体需求偏弱,再加上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非食品价格可能仍将处于低位。因此,未来CPI可能降到3%以内。”刘学智说,物价涨幅回落一方面为逆周期宏观政策调控释放了空间,另一方面需求偏弱又需要宏观政策力度加码。因此,扩内需、稳就业、促增长措施力度仍需加大,特别是要重点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郭丽岩建议,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要继续加强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力度,保障供应,畅通流通,强化储备吞吐与进出口调节,落实对困难群众价格临时补贴等工作。

(责任编辑:DF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