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肆》这张专辑,我听到的第一时间就去联络专辑宣发相关团队,约了一个佛跳墙专访。后来,我转念一想,《BJ肆》 除了Buddha Jump第四号专辑的意思,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不解释。既然专辑的名称已经暗含了乐团做音乐的初衷,索性就不让他们解释了,说说我听到了什么吧。
初听到这张专辑后,我的第一感觉是戴佩妮在这张专辑中表现得很真。从一主打《关你屁事》出来我就写了一篇微博:从这一主打大概能感觉出戴佩妮为什么不发个人专辑了。她把华语成人抒情其实已经写到头了,《贼》那张专辑奖项、市场各方面给她的反馈可能都不足以给她继续写下去的理由,于是我听到了这一个有点grunge rock的佛跳墙《关你屁事》。而这张专辑以戴佩妮为核心集结了佛跳墙对人、对世界、对所有不理解的事物的看法和质疑,甚至是愤怒。
仅从作品来看,我可以理性的把这张专辑分为戴佩妮主导和乐队主导这两个部分。
前者以《自寻烦恼》、《hold on》、《可有可无》这三首作品为代表。它们的主题相对较为轻松,小情小爱,在乐队的编制下搭建出更为突出戴佩妮的一面,并且律动相对弱化,转而更强调旋律,这一点不用过多解释,细听便很容易从上述三首歌中感受到戴佩妮旋律的多变。
但我更倾心的是佛跳墙戴佩妮更“放肆”的戴佩妮以《sad sad song》、《关你屁事》、《苍蝇》为代表,佛跳墙或许给了一次戴佩妮卸下包袱,创作自己喜欢作品的机会。
整张专辑听下来最让我觉得惊艳的都来自于这张专辑佛跳墙戴佩妮的野性面。其中《sad sad song》的编曲与作曲非常不俗,木吉他半音递减着重突出故事感,紧迫感,不同乐器的反拍正派交错重叠淡化了来自叙事感所缺少的起伏。歌词上戴佩妮在结尾歌词反复强调的freak意为不正常和出乎意料的事,再加上杂乱无章的尾奏。词,曲,意,三个维度上的相互契合,给了这首作品无可挑剔的完整度。但最后却都被一把电吉他的riff给收了回来,钢琴,bass,与吉他的合奏,给了这首歌一个大大的To Be Continue.
第一首歌听过之后,是与第二首无缝连接的,很明显,故事还没有结束。如果说第一首作品还在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好意思地遮遮掩掩。那么第二首就仿佛找对了状态,开门见山《关你屁事》。同时这首作品也是整张专辑的先行曲,算是为这张专辑提前透露了底色。
专辑中我认为最富有才气的一首,也是最具有侵略性的《苍蝇》想必也有很多乐迷注意到了。
首先在《苍蝇》中所用的小调和声进行很适合以一种卑微的角度探索出对阴暗角落的细微观察。这首歌很有趣,戴佩妮以苍蝇的视角自述了一场苍蝇的日常,但这样的作品决绝不会是着眼于现象,看似是对生活角落的无聊观察,但其背后想说的内容尽都隐藏在了最后一段独白之中,回味之下,后劲更足。专辑TOP1
余下的作品《刺眼》、《无名氏》、《意识到》、《没人在听》放在专辑中来看,EMO、Punk的形式更趋近于乐队,但所探讨的内容又不过深,很适合放在列表里转换心情活跃气氛。《刺眼》是一首的情感上心水的一首歌,它自带一种能冲破一切的能量,这是佛跳墙通过乐队赋予给歌曲再传递出来的一种隐秘力量。
从乐团的层面来说,佛跳墙与近几年来大火的台湾乐团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后者如Deca Joins,落日飞车等乐团,他们在表达内容上,对于作品本身想讲述什么一般不会给出具体的答案,转而以营造意象的方式隐晦地袒露,二形式上则融合了New Wave、Shoegaze、Grunge、甚至是Psychedelic等多种音乐风格,因此台湾乐团才能通过内容和形式两者共同营造出他们所独有的“甜丧”味。
但佛跳墙不同,相对于同根同源的台湾乐团,他们反倒更趋近于来自大陆,直来直去的表达,Punk、EMO风格的融入,以及充满少女心思的小情歌,让他们更像是一群20岁出头,敢爱敢恨的少男少女。如果想进一步探求原因,可供猜测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佛跳墙乐队只是间歇性聚在一起创作,创作上并没有很贴合台湾乐团近几年的创作脉络:或者是主创戴佩妮的个人特质在乐团的创作中占了更多的主导地位,让佛跳墙或多或少多了一些Solo歌手戴佩妮的影子。亦或是乐团成员各有特点,黄宣铭、吴贞仪、陈君豪、林奥迪、江尚谦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独特之处融入进去,才形成了这样一支不太一样,却能时长给人带来惊喜的佛跳墙。
从这专《BJ肆》作品看,佛跳墙已经拿到了金曲31的入场券,戴佩妮也选择了自己成为佛跳墙主唱戴佩妮。希望佛跳墙带着戴佩妮拿回她本应得的赞誉。
专辑推荐曲:《苍蝇》《关你屁事》《刺眼》
我之前问过《乐队的夏天》请过佛跳墙吗?导演的给的回答是:请过。
我知道太多音综找过戴佩妮,她都拒绝了。我理解她。
而这张《BJ肆》专辑戴佩妮已经选择了佛跳墙主唱戴佩妮,那能不能渴求一下让群众大面积认识一次佛跳墙乐团呢?理由很简单:好的乐团可以丰富乐迷的世界,进而丰富团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