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地,典型的大山区、大农村,外出人口占总人口的40%,流动*较大,这些都给开展案件执行带来了不利因素。人难找、财产难寻等问题,表现尤为突出。
云阳县法院坚持“高科技+好传统”思路,创新执行案件查控财产机制,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同时,运用人工补查、现场查访等传统方式,做到查控财产“不留死角”、“不留空间”,保障案件执行兑现。
利用执行指挥中心与指挥系统,实现与上级法院、银行等单位的“点对点、总对总”连接,将新立案的所有案件与被执行人信息录入全国法院执行查控网络系统,在该系统中查询被执行人全国范围内的财产线索。同时,与该县公安局、工商局协调,开设公民身份查询与企业工商登记资料查询专用窗口,实时查询被执行人身份和工商登记信息,并将信息提交到全国查询系统,丰富网络查控的信息线索,尽量挖掘被执行人的财产。
针对辖区存在的,通过全国网络查控无法查询的,例如小型银行、证券、股份、工矿投资等信息,特别是涉及特殊行业、特殊信息的查询。实施人工补查,每周定期安排2个查询组,将全县划分为2个片区,每组2人各负责一个片区内的执行案件或单独财产线索的查控。人口补查主要针对的是,通过全国查控网路无法查询的行业、企业、政策*补助和补贴以及其他财产信息,尽量挤压被执行人通过隐瞒手段逃避执行的空间。
通过网路查控、人工补查,仍然无法查控到财产线索,或无法满足案件执行需要,明确规定执行法官必须到被执行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或户籍所在地,对这些场所或被执行人身进行搜查,同时走访当地基层政府、村社组织、周围居民,即实施现场查访。需要现场查访案件,执行法官可以提交讨论,或征求执行专业法官会议建议,形成查访方案,明确查访内容。现场查访过程,邀请基层政府、村社组织干部全程参与,同时将访查基层政府、村社组织和周围居民内容形成记录材料,全面摸清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与履行债务能力,尽可能促使案件执行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