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牛郎织女雕像遭网友吐槽 推荐
2017-08-31 16:29:24

2017年8月30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牛郎织女雕像的位置,据现场石刻资料显示,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为了训练水军,在现在的长安斗门镇一带,开凿了昆明池。为此在池中刻置石鲸,两岸刻置牛郎、织女,以象征天河。2000多年的变迁,昆明池早已变成了良田。仍然屹立在斗门镇街东的牛郎和镇东六里常家河庄村北(现今花园村)的织女石刻却准确的标明了昆明池东西两岸。图为左为牛郎右为织女。

图为位于斗门镇棉纺厂内的牛郎雕像。

牛郎石刻身高2.15米,底座与身体宽度相近,高1.23米。织女身高2米,底座与身体宽度相近,高为1.2米,两者均为花岗岩圆雕,刀法较为粗狂,朴实浑厚,适当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更使其形象动人,反映了两千多年前劳动人民高超的艺术造诣。

图为位于斗门镇的牛郎,孟师傅说,从雕刻的头发造型就可以看出,这个牛郎的身份原本应该是织女。

纺厂内看护牛郎雕像的孟师傅告诉记者:当地村民现在习惯*地把牛郎织女石像叫做“石爷石婆”。孟师傅还说现在的牛郎织女身份和历史上的记载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称作“牛郎的应该是织女,而称作织女的应该是牛郎。”护织女雕像的龚奶奶告诉记者:逢农历初一、十五、七月七,大家都会去祈福焚香放炮。郎织女雕像在斗门镇很受当地村民敬仰。

图为看护织女雕像的龚奶奶告诉笔者,农历初一、十五、七月七当地村民都会来祈福上香。

图为郎织女雕像在斗门镇很受当地村民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