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女白领健完身心跳骤停 心脏停搏时间最长的(案例)
2020-06-01 17:12:20

“这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特例,” 瓦尔德希伯伦医院的医生爱德华 阿古多(Eduard Argudo)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是西班牙有记录以来,心脏停搏时间最长的(案例)。”急救医生称正是低体温症保住了她的大脑机能,12天后奥黛丽出院,大脑神经未受任何损伤。

5日当天,谈到自己这段经历时,玛什称赞医院“了不起”。

心脏被称为人体的“发动机”,一旦停跳各个器官会因缺氧而迅速衰竭吗,大脑会在6分钟之内死亡。

另外,不要带病坚持运动。生病期间,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都会下降。身体不适,就应暂停运动或减少运动量。 否则会加重病情,延长病期。

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希望则越来越渺茫。

“然而按压了五分钟,患者情况并没有好转。”郭涛赶紧冲进不远的急诊科借来推车,几个人将张玲放在推车上,不间断进行心脏按压,一路送到了抢救室。

如果在运动中出现眩晕、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切忌硬撑。尤其是中老年人,以防运动诱发猝死。

玛什到达医院已是当天下午17时44分,那时的她已没有了生命体征、心电图没有反应、肾脏和肺也无法正常工作。然而,医护人员认为,如果恢复玛什的体温,她可以活下来。于是,为了让玛什苏醒,医生使用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技术,全力恢复玛什的生命体征。

流程编辑:tf019

“患者看起来非常糟糕,情况危急。”郭涛立即在路边开始了抢救,与张峰轮流实施心肺复苏。

然而,用上了ECMO并非万无一失,后面还面临许多挑战。

由于长时间心跳呼吸骤停,张玲出现了严重的凝血功能紊乱。在给她做穿刺时,血止不住往外冒。为此,有专人守在她床边,帮她止血,同时调整用药。另外,针对频繁发作的室颤,医护人员还要帮忙调整电解质,张玲的心脏功能逐步得到了改善。

南京34岁的张小姐就遭遇了惊魂时刻,心跳骤停了两个小时!

奇迹随后发生了。晚上21时46分,玛什的心脏突然开始跳动了。

经过十天的精心治疗,5月6日张玲成功撤除ECMO。但是随后复查的脑电图显示情况不太好,她很有可能成为植物人。就在家人有所动摇之际,医生并没有放弃,“心肺复苏的病人抽搐说明还是有反应,我们一直坚信她能醒过来。”

西班牙《国家报》2019年12月5日讲述了一件堪称奇迹的抢救事件:一名34岁的英国女性在体温过低导致心跳骤停6个多小时后,最终被西班牙医护人员“救下”。

报道称,当地时间11月3日早晨,在巴塞罗那从事英语教师工作的34岁英国女子奥黛丽﹒玛什与其丈夫,在加泰罗尼亚比利牛斯山脉的瓦尔德努里亚山区走失。由于遭受暴风雪,玛什体温过低,昏迷不醒。当救援人员抵达时,玛什的体温已降至18摄氏度,随后,玛什被救援人员用直升机送往瓦尔德希伯伦医院。

在住院11天后,玛什出院了。报道称,玛什没有出现任何神经损伤症状,除了受寒冷影响后,手部敏感性和活动性差了些,如今的玛什几乎已完全康复。

“她一点心跳都没有。查了几次血气,抽出来的血都是黑色的,二氧化碳高得测不出来,严重酸中毒 ,血乳酸高于17,远远超过了极限值。”

这起事件发生在2019年11月3日,但当事人及西班牙巴塞罗那瓦尔德希伯伦医院的医生12月5日才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外界讲述了这一奇迹。

“心脏骤停倒地后有一段‘黄金四分钟’的抢救时间。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如果时间在10分钟以上,即使抢救过来,也可能是脑死亡。像这样心跳骤停两个小时,还能救治成功,意识恢复如常的毕竟是个例。”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蒋华表示,张玲情况特殊,一方面是她从倒地后短时间内就接受了心肺复苏,抢救十分及时,另外年纪轻,身体素质较好也是重要因素。

5月10日,昏睡半个多月的张玲彻底苏醒了 ,随后拔除气管插管,实现自由呼吸。现在的她意识完全恢复,能与人正常交流,正在接受下肢康复治疗。

然而,危险还没有排除,虽然恢复了心跳、血压,但由于长时间的缺血、缺氧,心功能极差,张玲被转入了ICU重症监护室。

“患者来时没有任何生命体征,从倒地到送到急诊室已经过去了20分钟,救治成功的希望不大。”当天值班的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王毅军主任医师回忆说,但他和同事们没有放弃一线可能,采取了抢救措施,并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当时只觉得她才30多岁,年轻的生命就此逝去实在太可惜,特别想把她救过来。”

健身房工作人员慌了神,赶紧把张玲送往附近的江苏省中医院,此时,该院急诊科副主任郭涛和张峰医生恰巧路过。

专家提醒,过度运动不可取 ,一定要适量,可以通过监测心率判断运动强度是否合适,心率尽量不要超过140次/分钟。

持续按压了近两个小时, 就在王毅军和同事们都有些失落时,奇迹发生了:张玲的手先是动了一下,接着显示屏上原本的室性心律转成窦性心律,动脉搏动也恢复了,她终于有了微弱的心跳。

34岁的白领张玲(化名),平常就喜欢锻炼。4月25日,她跟往常一样到健身房锻炼减脂。挥洒了一个小时的汗水,正准备结束课程时,她突然倒地,心跳呼吸骤停。

治疗期间,由于张玲身上接着ECMO,呼吸机、血滤机、监护仪等众多管路和仪器,外出检查风险系数极大,为此重症医学科一次出动了10多名医护人员,跟随她前往检查室,随时监测生命体征。相关辅助科室也齐上阵,提供各种保障。

经历了漫长的疫情隔离期,最近不少人选择“报复性”锻炼,不注意量力而行,接受了超过身体强度的运动。

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为患者紧急实施ECMO,即体外膜肺氧合的治疗装置。由于张玲身材瘦小,血管非常细,给插管造成了较大困难。大家前后花了三个小时,终于成功安放了ECMO,张玲的血压、心率很快稳定下来。

正是这份执着的信念,让ICU的医护人员不论遇到何种沮丧的情况,始终坚持希望。

幸运的是,有一群人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经过20多天全力以赴,近日她终于苏醒了。不仅如此,张小姐还恢复了意识,能与家人正常沟通。连医生都说她创造了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