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接任神学院院长期间,有一位姊妹因看见神学院已有四个冰箱,以为我们很富足而不再奉献;但当我实际了解情况后,才发现其中有三个冰箱是完全无法运作的,有一些信徒因为家里买新冰箱,就问神学院是否需要旧冰箱?在冰箱不是那么普遍的时代,一般的思考可能认为还可以用就收下来,但多半都无法正常操作,或因为老旧耗电,反而需要支付更多的电费,造成神学院更大的负担。从这件事情带出一个省思,你献给上帝或神事工所用的,真的是最好的吗?

今天让我们从邵晨光牧师的小故事里,来思想关于「奉献」。
我大女儿年幼时,有一天手上握着两个小铜板,忽然爷爷从外面回来,她就跑过去说:「爷爷,这两块钱给你买糖果吃。」她认为糖果好吃,但爷爷会想吃吗?或说爷爷需要她的两个小铜板吗?根本不需要。但从那天开始,爷爷就给她零用钱,此外,如果有人送礼物来,还会让她先选。同样的,你懂得回应上帝的爱,祂便打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于你。我认识一个美国人,他定意将所得百分之五十奉献给神,每当他这么做,上帝回馈给他的,远比他所付出的还多。
圣经玛拉基书里提到:「你们将瞎眼的献为祭物,这不为恶吗?将瘸腿的、有病的献上,这不为恶吗?你献给你的省长,他岂喜悦你,岂能看你的情面吗?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玛1:8) 亚洲人很喜欢送礼给位高权重者,往往倾囊将最好的送去;确实,如果我们将残缺的礼物送给地位高贵的省长,他怎么会因此看情面来关注你?但是面对万王之王的祭坛,圣经里提到,百姓们却献上了有缺陷的祭物。换个角度说,上帝需要我们的奉献吗?祂根本不需要(诗50:10-12),既然世界一切所有都是祂的,为何还要将最好的献给主?关键就在于送上最好的,是表达尊敬的意思,完美的礼物表明了我们对神的尊敬之心。
早在旧约时代的西乃山上,上帝就盼望祂的每个子民都成为祭司,但他们却不肯,所以神兴起利未人成为祭司。然而在玛拉基先知的时代,甚至祭司也马马虎虎地事奉主,这样的「事奉」到底是真还是假?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服事主,然而上帝并不需要祭物,祂只是要给人机会,让我们决定是否愿将完整上好的祭物献给祂。新约特别提出「你们是君尊的祭司」,这值得信徒省思自己的事奉与奉献。
今天在教会当中,有人以为少了他的奉献,教会就会倒,其实神学院和教会都是主的;不愿奉献是失去服事主的机会,上帝兴起的事工,绝不会缺乏祂的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