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发挥家医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签约居民的获得感,增强了辖区居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1月26日,医院对院内病床、床头柜、发药车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调配,总务科放弃休息,将相关设施、物资从大屯院区调配安置到双桥院区。王利挺身而出,勇担集中观察病房护士长,在他的带动下,医生董烁、陈艳辉,护士安雪、乔鲁莎、李贺、孔立卿、高巨友、蒲红美、齐爽、顾臣利、张猛、李玉姿光荣地成为了集中观察病房首批工作人员,正如他们所说,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能站在朝阳区卫生战线疫情防控一线,是医务工作者的光荣使命。1月31日,中心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主任苏凤全宣读了疫情期间家庭医生防控方案,将16支家医团队整合成为五大团队,下沉至五家社区卫生服务社区站。通过与社区居委会对接,进入社区建立的居民微信群,辖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到家医团队发送的防控疫情的科普知识,家医团队也会第一时间解答居民的疑问;同时组建专家顾问组和日常工作组,为家医团队提供专业知识支持。另外,中心还开通24小时疫情咨询热线服务辖区居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要求,医院决定将原日间康复病房(西平房)确定为集中观察病房,西平房位于医院西侧,与主楼分开为独立区域,有单独出入口,设置了独立的空调和排风,能够基本满足集中观察患者的需要。通过集中收治观察新入院患者,使新入院病人与原住院病人分区管理,从而有效保护易感人群。连日来,医院领导班子多次召开建立集中观察病房专题会议,周密部署,做好预案,明确集中观察病房功能定位。院长朱庆生表示,集中观察病房主要用于收治节后返院患者和新入院患者,按疫情防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医学观察,确保无传染风险后,再转入病房治疗,此举旨在将分散观察病人防控模式转变为集中观察防控管理模式,通过物理性隔离方式,有效阻止外界潜在风险进入病区。
文/健康朝阳
2月1日,为充分做好大批返院、新入院患者的收治工作,朱庆生、杨怡以及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到集中观察病房召开专题现场会,朱庆生表示,目前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全院要上下一心,密切协作。
双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月2日,中心收到朝阳区CDC下转辖区的10名密接人员名单,中心领导与保健科医生迅速进行追访、排查、补充信息及开展订正工作,10名追访人员1小时内全部找到,均无发热不适症状。中心保健科联合居委会干部、公安干警一同入户,为密接人员送去医学观察通知单,宣教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并发放体温计,动态监测其健康状况。同时协助居委会对其生活垃圾进行消毒、倾倒处理,帮助购买蔬菜等生活用品,做好密接人员居家隔离的生活保障。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双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辖区街道、各居委会及派出所成立了新冠肺炎密接人员管控小组,建立了三方信息沟通、评估及协作的工作机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密切接触者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快速反应和有效管理。
此时正值春节假期,做为新建立的病区,所有物资、设备都需要重新考量、统一调配,时间紧、任务重、内容繁杂,领导班子一声令下,职能科室即刻行动。
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院党支部在全院发出“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倡议,号召全体医务人员踊跃报名,加入到防控一线。党支部书记杨怡指出,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要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1月29日,为确保观察病房节后开始收治病人,各科室通力合作,信息科负责电脑设备安装调适;总务科及安保科对设施配置进行总体协调和消防检查,及时完成维修和热水管道加装工作;各病区护士长对设施配置等规划提出相关专业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建立健全朝阳区精神卫生应急防控体系,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做好精神疾病患者和院内患者疫情防控,1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第三医院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建立集中观察病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进一步做好社区防控疫情工作,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家医团队服务为抓手,与各社区居委会共同开展联防联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朝阳区第三医院全体职工凝心聚力,高效率筹建了集中观察病房,并按期投入使用。面对疫情,大家坚信:同心同德,共筑防线,一定能打胜这场抗疫情防控阻击战!
1月27日至1月28日,副院长陈浩和护士长王利梳理组建病区设备、物资需求,并对各病区筹备的物资统一管理。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作为基层卫生医务人员,要筑牢社区公共卫生网底,切实做好群防群控,有效落实“四方责任”,与社区居干、公安干警共同做好疫情社区的综合防控措施及密接人员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监测,在社区构筑起一道健康的防线,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疫城墙。北京市朝阳区第三医院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冬春季传染病会议精神,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近日,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引导辖区各医疗机构开展冬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辖区居民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