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症状”被列入判断标准 三是治疗的方法和手段更为丰富
2020-02-05 22:57:31
“我们发现轻症病人有低热或者呼吸道表现,所以,对疑似病例中的发热症状我们做了更正,增加了‘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对于这部分临床表现比较轻、但是也具有流行病学史的病人不能放过,目的也是为了早期发现病人,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治疗。他透露,未来又可能因此导致疑似病例数量的增加。“如果能够及早把这部分不太典型的病例搜索出来,对于控制疫情、控制传染源也是很有好处的。”
流程编辑:tf019
目前第五版诊疗方案与第四版相比较,重点修订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流行病学的特点更加清晰,对临床表现的描述也更加详细。二是在病例的临床分型当中更加精细,与第四版相比,增加了轻型,变成了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四类,以加强对临床的分类指导,更好的锁定病例,提升了救治水平。三是治疗的方法和手段更为丰富,不仅仅有对症和支持治疗,包括氧疗都详细进行了相关的分类,为临床治疗过程中更具有可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基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对于疑似病例判断的标准,把第一条的“发热”改成了“发热或者是呼吸道症状”,这是否意味着疑似病例的数量将会大幅度增长?在2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透露,方案修改后可能会出现疑似病例的增加。
“随着我们对疾病认识的进一步加深,诊疗方案还会进一步完善,我们会及时将新的诊疗经验、方法和理念纳入到诊疗方案当中,更好地指导各地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