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需要换手机吗 看王兴如何在外卖市场打败了张旭
2020-05-11 22:39:47

原标题:"前浪拍后浪" 看王兴如何在外卖市场打败了张旭豪 来源:网易财经

(原标题:社交网络的后浪,活成了外卖江湖的前浪)

文 | 二维马

编辑 | 刘 伟

五一假期,B站一条《奔涌吧,后浪》的视频在朋友圈引起了巨大的撕裂。都说长江后浪拍前浪,前段时间,今日资本创始合伙人徐新却在抖音上讲述了一个经典的“前浪拍后浪”的故事:王兴如何在外卖市场打败了张旭豪。

徐新提到,当初她最先看到的是饿了么,觉得张旭豪非常优秀,饿了么做的不错。但和美团聊过之后,她又觉得美团看起来更强,更能打仗,所以今日资本最后押注美团,帮王兴成就了一番伟业。

讨论到底是“前浪拍后浪”还是“后浪拍前浪”之前,我不妨先来看看徐新阿姨在事实论述上存在哪些谬误。

谬误一:美团发现饿了么,徐新说的因为美团有一套雷达体系,通过这套雷达体系扫描到饿了么。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王兴自2012年年底起,确实就安排王慧文做创新事业部,这个部门有三四个研发小组,先后尝试了十来个新业务,其中最看好的是给商家铺设Wifi这个事情,也就是迈外迪张程做的事情,张程后来拿了万达的钱,路数还是对的。

2013年7月的一天,美团创新事业部的推广负责人沈鹏去对外经贸大学旁边的一家餐馆推广“美团先富电话盒”,被商家怼了一顿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店里不停地有一个声音“你的外卖订单来了”。

图为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

话说某天下午,张旭豪突然接到华东大区经理的电话,电话中对方提出要离职,而且杭州、宁波两地的城市经理紧接着一起离职。张旭豪一听心里知道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他稳住电话对面的人,表示要当面聊聊。随后张旭豪和康嘉立刻开了三个小时的车从上海赶到杭州,在一家七天酒店见到了这三名员工。原来沈鹏正在这儿“挖墙脚”,而且已经跟这三个人谈好了条件。

张旭豪一来,把沈鹏之前谈好的搅黄了,几个人重回谈判桌。酒店里面并排的四间房,张旭豪和沈鹏在两头,三个经理在中间。这三个人是来来回回跟两边的老板聊,折腾了二十多个小时。后来沈鹏终于忍不住了,现在加钱不是问题了,要采取点特殊行动,让他们“有一种被重视被尊重的感觉”。加钱不行就加期权,他远程快速地给王慧文打了个电话,希望能给这几个人在劳动合同里加上期权,王慧文在千里之外告诉他,你加吧,有问题是我的。

但是沈鹏不知道美团合同上的期权格式是什么样的,他在百度上找出来个期权协议,让打印店打印出来,随后买了瓶二锅头。等同事郭南洋把几位经理带到屋子里,几个人边聊天边喝酒,这合同一拿出来,果然有效,顺顺利利签了约。这几个人入职后,美团外卖前期的方针完全转变,很快就步入正轨。

还有一段公案,就是张旭豪曾经将饿了么的know how当面一五一十的告诉王慧文,有意思的是,张旭豪在和左林右狸频道回忆2013年年底这段往事的时候用了王慧文给他傻傻的感觉,问的问题都是一些不着调的小白问题,事后才反应过来王慧文不是来给钱的,而是来探听情报的。

两人见面,张旭豪以为王慧文是来谈投资的,没留什么心眼,他一览无余地解释了为什么外卖能成一个好生意,以及为什么以前的人做不成一个好生意。说完这个,他就等着王慧文大喜脱口:“我投!”

可惜王慧文没跟他站在一条线上,他是奔着收购业务的目的来的。所以聊着聊着他冲兴致勃勃地张旭豪问了一句:卖吗?

突如其来的问题打断了气氛,让张旭豪有点懵。张旭豪当然不卖,他觉得眼前这个人有点傻。再后来,等张旭豪得知王慧文也要做外卖,他觉得自己有点傻。

更资深的业者以投资为名向市场的先行者打探军情,自己跳下来抄一个的龌蹉行为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并不罕见。王兴自己身上就有当年遇到徐茂栋,与徐茂栋认真且详细的讲述美团是怎么做后,徐茂栋自己投资控股了窝窝团,成为美团在团购市场很长时间的一个强敌的江湖往事。

当然,这些在左林右狸频道看来其实都是浮云,都有作用但并非最紧要,都并非是成败的关键所在。

那么,什么是美团外卖真正超越饿了么的关键呢?总结起来,原因有三个。

一、合并的优势

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在张旭豪看来,本来双方旗鼓相当,有来有往还能再打一阵子。没想到一次变动打断了饿了么的阵脚: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了。

张旭豪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心态就炸了。点评首页上的外卖入口给了饿了么,这是一笔很大的流量来源(占比20%),而且大众点评还能牵扯美团的一部分注意力。等到点评和美团合并,饿了么的外部压力遽增,这个入口给了美团外卖,一增一减之下,饿了么从平起平坐变成了落后于人一大截。特别是节日假期期间,大众点评的打开率暴增,外卖量也暴增,饿了么就非常被动,直到后来拿到了阿里巴巴的投资、连上了口碑上的外卖入口这个颓势才有所缓解。

平台、生态、布局的弱势是张旭豪最大的问题。左林右狸频道今年年前采访他的时候,他说,二流认知的人说我们是管理上的问题,一流认知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布局的问题。美团,尤其是合并之后的美团,团购+外卖+社区的布局高出饿了么不止一个段位,外卖战争的结局就注定了。

二、执行的力量

从美团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是美团提速,一口气甩开了饿了么。

沈鹏对左林右狸讲了一段故事,话说,2014年5月,在吸收饿了么Know-How后开始在外卖市场上找到感觉的王慧文沿袭定下了一个代号“章鱼”的作战计划,意思就是,由总部散开无数个触角,就像章鱼一样把优质商圈全部给铺开,目标是200城。2014年6月份,美团集中招了1500个市场地推员工,然后7月、8月租了北京吉利大学的大礼堂和两层宿舍楼,分了六批培训新收员工,将业务流程标准化,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美团外卖定下来这么激进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确认了在外卖商圈中领先优势的作用。这就像是当年在社交网络大战中,一个学校如果先有25%的学生用了校内网,其他的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对于后来的社交网络平台非常不利。在外卖中,如果一个平台抢先进入一个商圈一个月,那后来者要抢夺市场,付出的成本至少是先来者的五倍。所以抢跑是非常重要的,王慧文做了决定,当年就要把一万人以上的大学校园全开了。之前饿了么因为资金有限,为了保证订单密度,只开两万人以上的大学校园。

这一招对饿了么来说是非常大的压力。如果饿了么不跟进的话,美团外卖会很快统一市场,饿了么从此就只能偏居一隅,甚至在美团进攻下彻底消失;如果饿了么跟进的话,饿了么的战线从现有的12座城市在半年内拉长到200座城市,组织变化幅度巨大,稍有不慎,管理体系甚至可能会就此崩溃。

沈鹏认为,这是美团外卖逆转的关键。但在张旭豪看来,这个虽然对饿了么是有冲击,但饿了么迅速跟进,公司也跟着升级了。

张旭豪是一个非常“虎”的人,他是NBA球星科比的信徒,信奉的是竞技场上的黑曼巴精神,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比赛,都要全情投入,无惧挑战。所以看到美团的进攻,他想都没想立刻跟上,美团要开200城,饿了么也是200城,城不够就开城,人不够就招人,半年时间饿了么从200人变成6000人,人员扩大30倍,整个管理体系绷紧了,招人的审批邮件都来不及发。

不只一位饿了么的员工告知左林右狸频道,美团在管理上是优于更年轻的饿了么的,这种日积月累的系统优势是美团外卖能后来居上并最终胜出的关键。

三、前浪的势能

还有一个原因,是最容易被人忽略,但是至关重要的原因。美团能超越饿了么,其实就一点,就是前浪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资本资源以及管理认知上等先发优势,在后浪没有完全兴起的当口,把后浪摁住。

管理能力很重要,跑步速度很重要,布局生态很重要,但是这些都是可以慢慢补上来的,张旭豪毕竟更年轻,如果不加外力的情况让饿了么和美团外卖打一场持久战,胜负真的难以预料。

尤其对于外卖,对于餐饮消费的升级换代,张旭豪是有天分的,甚至可以说是天才。他在2013年就相信即时配送的价值,2013年下半年饿了么对外融资,张旭豪讲得就是个同城即时配送的故事,但市场上没有人buy-in,最后大众点评和腾讯投资饿了么,更多是因为战略对冲的需要。这个事情最早看懂是京东,这也是为何京东在2015年前后连续两轮都抢着放钱给饿了么的原因所在。

2015年3月,饿了么终于融到足够多的钱,开始做蜂鸟,但离其最早的规划已经过去了18个月,这18个月,其实也就是决定外卖江湖走向的18个月。2015年3月,也是王莆中从百度外卖转投美团的同期,王兴问王莆中,怎样才肯下定决心来美团外卖,王莆中答:美团得自己掏20亿人民币做同城配送啊。这个时候,王兴对同城配送才有认知,就做配送这个认知上,张旭豪领先王兴18个月。

说到底,还是张旭豪超越时代的认知,无法得到认可。如果当时VC们认可张旭豪(从这个意义上说,朱啸虎和丛真这两位饿了么的早期投资人真心牛逼,他们成为金手指不是偶然),有这18个月的时间差给张旭豪让饿了么先把蜂鸟做起来,那么,真没有美团外卖什么事情。今天阿里口碑和美团外卖正面刚,同城配送也是胜负手,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不过经验就是经验,资源就是资源,王兴比张旭豪早闯荡江湖这么多年没有白干,还是在商业上积累上比张旭豪更深厚的底蕴,所以料敌机先,对方还在辛苦行军呢,王兴就先把路给占了。这也是王兴吃了这么多年亏总结出来的教训。

回到张旭豪为何会那么傻的给王慧文合盘托出饿了么的Know-How,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资本市场对于张旭豪提的要做即时配送这个事情不认,张旭豪逮到人就兜售,为把事情做成,哪管来者是敌人还是朋友。

末了,再讲一段王兴吃亏的故事,和前面王兴与徐茂栋的故事相呼应。这段故事,左林大叔在《沸腾十五年》修订版里刚刚修订进去。

当年的社交江湖,不乏“后浪”的新锐,校内网的创始人是王兴和他的大学同学王慧文以及高中同学赖斌强,三个人都是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典型的“后浪”,王兴和王慧文更是连一天班都没上过,说是愣头青一点不为过。不过他们很有毅力,此前接连做了十来个失败的产品,终于找到了这款最具明星气质的校内网。

2006年3月份的一天,刚刚拿到4800万美元融资的“前浪”陈一舟踌躇满志,他这两年收购了猫扑论坛、社区网站UUME和IT社区Donews,还有计划收购更多的个人网站,构筑自己的Web2.0王国。

本文来源:左林右狸 责任编辑:杨斌_NF4368

加载中...
Sina.cn(京ICP0000007) 2020-05-11 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