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买房者不要太天真
今年的青岛楼市确实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化,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很明显。
市区的尤其是浮山后的几个楼盘,想往四万上奔,某公馆甚至释放了42000的价格;
李沧区供应太少了,也不愁,卖得好的琢磨着再提提价;
城阳区有共有产权房政策,导致价格还强势反弹了;
即墨大量卖地就比较麻烦,各家都在酝酿新措施;
胶州胶南库存太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开战了,比如灵山湾到了15000的毛坯线,比如上合示范区有了8000的特价房。万科还准备在胶南有实质性的价格动作。
所以,谁要是还来直接问,今年青岛房价到底是涨还是跌,就好比问青岛人身高有多高一样,显得相当外行,甚至有点蠢。
而哪些所谓的假冒专家写文章直接告诉你,青岛到了该入手的时机了――他要不然自己是个糊涂虫,就是把你当糊涂蛋来糊弄。
每个区域都不同,甚至每个板块都不同。主席告诉我们,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不然为啥城阳的西部的5到7类的人才可以获得三成借款,而零首付购房呢?因为共有产权房的政策实施之后,西边的市场状况不如东部嘛。
连这些基本道理和常识都想不透的话,还是离这个市场远点吧。更有甚者,到现在竟然还不知道是谁掏钱,整天叽叽歪歪的作天真状态来问,到底谁出补贴钱哪?
只要你的腿脚勤快,脑子勤快,就不会那么容易被人忽悠,自然会了解很多事情。但是如果你懒,那就没救了。
02、深圳房价的大涨之风
青岛的每个区不同,中国的每个城市也不同。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在不同城市之间或者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之间都存在。
最近最热的城市当属深圳,正是青岛的学习目标,刚刚第三批体悟干部团又去了。
第一批和第二批到底发现了青岛和深圳的哪些差距?并在工作中做了什么思考和纠正?一直没见到声音和案例,可能体制内的因素,不能自由出声吧。至于有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本地风气,只怕更是一件难事了。
不过十年前百忍老师就有这个经历。
2010年春天,去深圳楼市考察了一个周,大约40多个盘,占了当时市场供应的一半以上,横跨六区,大开眼界,获益良多,回来写了《南海传经录》系列文章,如今博客还能搜到。让人忧伤的是,尽管这十年来青岛的房子的价格也飞涨,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但跟深圳的差距,实际并未缩小。
当年去看的南山区前海一线,早已是二线,因为又填了不少海,成为现在深圳炙手可热的前海地带。最近一看,当年两三万的房子,如今报价纷纷二十万,这个价格还是很恐怖的。毕竟深圳再牛,依然是个副省级城市,很大程度上不能和帝都魔都相比,但如今这个价格,有点接轨香港的感觉了。
原因议论纷纷,深圳有关部门并不承认,也没有太多有利措施。后续还得看各种金融政策。
对面的香港至今闹了快一年了,依然未平息,原因很多,但底层逻辑,就是高房价的巨大压力。
只要有热的城市,中央决策层就很难放松整体调控政策,这就是为什么地方政府冒出头来就被打下去的原因。
03、某些部门对市场的理解偏差
疫情之后,各个城市都出了救市政策,但蜻蜓点水。真正的限售限购放开,又被打回去。青岛也不例外,并且呈现明显的北方城市特征。
到底如何对一个行业施以援手?其实很简单,尊重市场规律就行了。
不要做什么地下五层,不要硬搞什么装配建筑。不要在一个区域疯狂卖地,不要非得装修卖房。
让企业有点自主权,让市场去调节他们,比搞什么大活动都好。
作为主管部门,要深入企业中去,听听真实的声音。
比如某头部开发商,不赚钱,为什么,大面积商业积压,无法实现在市场的变现。项目下来,全部押上了。银行也学精了,把抵押价格压的死死的。
比如某区,除了在一个区域疯狂卖地之外,不许卖毛坯,必须搞装配式,甚至指定渠道销售公司,这种对待企业的措施,不知如何应对未来。
大领导来视察的时候 ,更需要真正听听企业的声音,比什么都重要。不要搞些虚的对话和会见,说些拜年话,互相夸一通,其实真没有多大作用。因为解决不了真实的问题。
装配式建筑的外立面,大面积的人才公寓,全部实现精装修交房,好不好,当然好,但是企业如果连资金链都撑不住,这些又由谁来实施?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对一些没做过市场主体的人,说这些其实意义不大,因为利益不相关。但是决策者,在此疫情之下的经济形势,不能不察,雪中送碳和胡乱添花的意义完全不同。
04、孔孟不背这个锅
今年青岛本身也面临着和宁波、无锡、郑州、长沙的城市排位战,好在一季度的数字看上去还不错,又回到了第12名。
但是整个山东人口的流失,又蒙上了一层阴影。很多人又归结于孔孟思想或者儒家思想,说是影响太深,导致本省思想落后,和南方差距太大。
最近疫情之下,全球流行甩锅,找个替罪羊,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出去、。
其实两位夫子又何尝不是替罪羊?这里这二位可是周游列国的,和君主们谈笑风生的,除了见了美女南子有点说不清之外,也是很牛气的,你咋不继承呢?自己的思想解放不了,就甩锅给两千多年的人,说是人家导致的,你好意思开口么?
到现在,还有多少人想混个编制和体制内,实在不行搞个补贴,最好要混个官。某报社和电视台因为冗员过多,很多员工一个月给发一千多的工资,为了就是撵人走,但是这些人就是不走,真是太像东北了。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而青岛正是这场运动的导火线,五月风的雕塑还在那里放着,青岛也常常自诩青青之岛。但是,这个有鲁迅公园的城市,青年们的锐气还在么?
有一句话,虽然难听,却很警示:大部分人30岁就死了,只是80岁才埋掉。青年节里,就当响一下警钟吧。
小破站把何冰请出来,慷慨陈词的说了一番希望和寄托,却没有青年们自己的声音。非常像肖战事件,本人长时间当了哑巴。
这大概就是当代年轻人的最大的尴尬之处吧。
所以,没有那么坏,真的也没有那么好。起码,今年又有800多万大学生要毕业了,他们如何就业?想想这事,真的挺残酷。
想了解更多楼市内幕,请扫码入问房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