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下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戴颖介绍了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及2020年主要任务。
一、2019年从样本到样板 助推中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升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北京加快脚步,先后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2.0、3.0版改革政策,共计318项任务和措施,推出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9年是北京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全年102项改革任务和2.0版114项任务已经全部完成,2019年11月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3.0版204项改革任务已完成159项,占78%。
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创新举措逐步推进,换来的是企业获得感的不断增强。现如今,本市企业开办、办理建筑许可、不动产登记等6个领域压缩审批时间349天,减少审批环节33个。其中,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实现1天、1个环节,供电、供水、供气小微工程接入实现“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企业纳税、跨境贸易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时间大幅压缩。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共采纳北京市改革88项。在世界银行2020年报告中,北京得分78.2分,相当于位列全球28名,为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的大幅提升做出积极贡献。在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北京连续两年综合排名第一。同时营商环境改革也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充分认可,两年来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共收到表扬信和锦旗7900多件。
二、2020年刀刃向内自我革命 决心更大服务更精准
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涉及范围广、领域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既需要政府刀刃向内的深刻自我革命,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2020年,北京市将把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作为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凝聚各方力量,锐意改革、务求实效,以增加企业和群众更多获得感为目标,以法治化建设为主线,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著优势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
(一)以告知承诺为基础 重点推进审批制度改革
2019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行政机关办理审批事项时,只需提出明确的办理条件、标准和要求,申请人承诺符合这些条件、标准和要求,行政机关就不再审批,直接办理。
北京昭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就是这一制度的受益者。该公司投资建设的亦昭医药中试基地项目共需办理16个审批事项,除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需审批外,其他审批事项都采用告知承诺方式办理。
无独有偶,丰台区去年也开展了企业开办地址承诺制试点。企业提交承诺,通过系统自动校验、核准申请信息,即可获得营业执照,15分钟就能完成企业开办登记。
2020年,北京计划将把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推广至“三城一区”,企业开办承诺制逐步扩大范围。
(二)以信用为基础 加快推进监管制度改革
诚实守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北京对于信用良好的企业也给予了诸多优惠。比如“信易贷”政策,政府将诚信企业信息推送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方便企业获得贷款。
同时,为了引导企业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北京积极开展企业信用监管,对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记录、评价、分类,采取相应的奖励或惩戒等措施, 并根据企业信用风险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对500余家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检查,有效提高检查发现问题的比例。
2020年,北京将进一步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建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监管效能。同时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和异议制度,允许企业通过做出信用承诺、完成信用整改、提交信用报告等方式开展信用修复。
(三)以标准化为基础 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制度改革
对企业来说,所盼所需就是办事“再快点、再简单点”。北京以此为落脚点,不断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和办事指南,共完成市、区、街乡、村四级11类93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做到全部政务服务事项名称、类型、依据、编码四统一。
同时,下大力气减事项、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市级压减行政权力事项79项,政务服务办事申报材料精简比例达到60%,办理承诺时限压减60%,638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次不用跑”或“最多跑一次”,办事平均跑动次数由2018年的1.5次压缩至0.3次以下。
2020年,北京将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统一管理规范,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编制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流程和办事指南,明确事项办理条件、环节、时限、收费标准、联系方式、投诉渠道等内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条件不得含有“其他”等兜底条款。
继续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在2019年的基础上,办事申报材料再精简20%,办理承诺时限再压减10%。
推进跨层级、跨部门事项联办,围绕“办成一件事”,再推出200个联办事项。
(四)以区块链为基础 大力推进信息共享制度改革
“互联网+政务服务” 已经成为北京政务服务的常态,如今,市、区两级9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通过“北京通”APP、微信、支付宝、百度等渠道可办理的服务事项均超过600项。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在不动产登记、企业开办等领域探索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初见成效。以海淀区开展的不动产交易区块链应用试点为例,已实现国家级和市级12类数据共享,大幅压减办理时间。具体压减了多少?数据是最好的答案——去年5月以来,应用区块链技术共办理不动产交易1560笔,每笔材料核验时间由15分钟降低至2分钟。
2020年,北京将在不动产登记、一证办电、办理建筑许可、电子民生卡、房屋租赁、公证、积分落户等20余个领域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方便企业办事。
此外,利用新技术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1000项政务服务应用实现“掌上办”,200项服务实现“一证通办”。
